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工在线 > 正文

学工在线

人文学院“浙东古韵”实践队对话临海市文保所所长彭连生:研千年文脉,传一城匠心

发布时间:2025-07-04      浏览量:

7月4日下午,人文学院“浙东古韵——二十四节气”实践队对临海市文物保护所所长彭连生进行了专访。

实践队围绕地方古迹的研究和保护与彭连生展开对话。彭连生结合台州本地的文化遗产案例,分享了后人通过文物研究来梳理和传承历史文脉的思考,为青年学子呈现了一幅“让过去滋养未来”的历史研究图景。

队长许伟向与彭连生所长交流

随着访谈的进行,实践队队长许伟向代表实践团队提出了一系列在实地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从曹勋与括苍镇大岙的历史渊源,到杨栋墓葬形制的布局,再到王士性墓葬所在地白象山房的位置……这些问题的提出,展现了实践队扎实的田野调查功底。

面对这些专业问题,彭连生引经据典,从地方志书到族谱记载,从建筑形制到葬俗演变,针对每个问题提供了详实的考证。特别是在解释杨栋墓葬布局时,彭连生不仅分析了南宋士大夫的丧葬习俗,更结合延恩寺的历史变迁,为同学们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历史图景。这场近两个小时的访谈,既是一次专业知识的传授,更是一场关于文化传承的生动实践。同学们提出的每个问题,都获得了超出预期的丰富解答,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线索。

对话现场

访谈接近尾声,彭连生展示了他编著的一些关于台州本地文物考察的书籍,以及他从临海云峰拓印下来的陈函辉为重建光孝禅寺撰写的碑记的拓片。队员们不禁发出阵阵赞叹,纷纷凑近细辨碑文中苍劲的笔迹。

队员们阅读彭连生编著的书籍

彭连生展示拓片

访谈的最后,彭连生向实践队队员们分享了自己坚持文物研究的秘诀——将兴趣变为信仰,“只有有了精神上的支柱,才能在研究的路上长久地走下去。”他还提到,文物保护的持久生命力不仅需要政府和专业学者的坚守,更需要市民的共同参与。每一处完整的古迹不仅体现了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还离不开市民群众的自觉爱护与文化认同。只有做到多元共治,千年文脉才能真正在当代城市生活中焕发新生。拓片上的墨香与彭所长语重心长的嘱托交织在一起,为这场文化对话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实践队队员们与彭连生合影

实践队聚焦的历史问题基于实地调研,打破了书本知识与地方历史的隔阂,体现了“从田野中来”的研究特质。此次访谈不仅为实践队提供了研究线索,更揭示了文化传承的关键:既要有如彭连生般深耕地方史的 “守护者”,也要有如实践队般充满热情的 “探寻者”,二者接力,方能让城市的文化根脉在现代化浪潮中延续。

文:赵舒雅/图:胡宪琦、郭一/审核:陈灵强、林军辉、苏卢健、吕继北/责任编辑: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