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台州学院人文学院“和合文化”暑期社会实践队开启了以桐柏宫、明岩、寒岩三地为线索的实践之旅。
上午九点,实践队队员们来到桐柏山,在指导老师郝金广的带领下游览了桐柏宫,沉浸于古韵山水之中,感受“和合”在道教文化中的体现。
桐柏宫坐落于桐柏山,九峰环抱,碧溪前流,为道教主流全真派南宗祖庭。道教南宗由北宋紫阳真人张伯端创立,其著述《悟真篇》成为中华气功、养生的经典之一,甚至深刻影响了阳明心学。他以丹道修身,以儒处世,以佛明心,并认为儒、道、释三家虽有差异,但旨归一致。因此,他主张儒道释“三教合一”。
指导老师郝金指出,和合文化在道教中主要体现在养生、丹道等方面,且佛道之间互有流通,佛教追求“心和合”,道教追求“身和合”,但最终都归根到身心和合。与此同时,道教吸收佛教思想,形成了一些经久不衰的经典。
离开前,队员们在郝老师的讲解下,一起学习并感受老子思想中所蕴含的智慧,并留下合影。

实践队在桐柏宫前合影
下午两点,“和合文化”实践队抵达第二站寒山明岩古寺。明岩寺相传是“和合二仙”中的诗僧寒山子隐居时常来之地,南面山崖有石柱岩拔地而起,南面的岩壁上有墨色的岩纹水痕,形似姿态各异的五匹骏马,被称作“五马隐”。相传,唐贞观年间台州刺史请寒山、拾得出山,二人拒绝后直往寒石山去,刺史见状带领官兵策马追赶,追到明岩,山壁陡裂,寒山、拾得跻身而入,五马被夹在岩壁之中,留下“五马隐”。在郝老师的介绍下,队员们对“和合二仙”的故事有了更为真切深刻的感悟。

郝金广老师介绍明岩
离开明岩古寺后,实践队到达最后一站寒岩洞。队员们自山脚拾级而上,山腰处“别有洞天”。寒岩洞是一处喀斯特地貌天然洞穴,因“和合二仙”之一的寒山子曾在此隐居七十余年而得名。
在寒岩洞,郝老师和队员们一起诵读了十首寒山诗,并点出,寒山诗中包含了儒释道三家思想,只不过以佛教禅宗思想居多,譬如“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一诗中就蕴含了深厚禅韵。

郝金广老师讲解寒山诗的精神内涵
文字是充满力量的,队员们在经典与诗歌中感知和合文化,深刻体会到“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态度和包容豁达的人生观,一日的实践也迎来尾声,画上了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