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人文学院“创富家园·乡兴致远”暑期实践队深入绍兴市越城区安桥头村,开展了一场以“艺术+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为导向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旨在挖掘乡村文化内涵,激活文旅发展新动能,助力“社戏”故乡实现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的双赢。

实践队合影
作为鲁迅童年生活的重要场所和绍兴社戏文化的重要传承地,安桥头村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实践队以“文学溯源、复现、活化”为工作脉络,对村落与鲁迅笔下经典作品《社戏》的内在联系展开了深度挖掘。
在实地调研中,队员们走访了朝北台门、河道码头等具有代表性的地点。这些地方不仅是鲁迅笔下的场景原型,更承载着当地的民俗风情和文化记忆。通过调研,实践队梳理出“故乡”独特的文化肌理,为“纸上故乡”转化为现实中的文旅体验奠定了基础。

安桥头村美丽的河道景观
实践队专注于“沉浸式交互实景演艺”的创新理念,对村庄的基础设施及特色景点进行了系统调研。团队成员融合当地民俗文化与田园风光,深挖空间叙事的潜力,精心策划了“步移景异”的旅游路线,将文化节点巧妙地串联起来。通过以“归舟”等象征游子情感的意象和角色,引导游客体验异乡游子归家的情感旅程。从安桥头村村委会出发,将农事体验区、望楼、祝福文化广场等村庄特色景观以完整的故事线串联,让游客与现场演员共同体验一场“归舟人”的美梦。
此外,实践队还计划进一步深化场景交互设计,设置实景演艺点位,让鲁迅笔下的角色如祥林嫂、阿Q、六一公等人物在现实中重现。例如,游客可在瓜田与“闰土”一同摘瓜、品瓜,实现“美食、娱乐、美景”的多重体验。同时,实践队计划设计开发小程序,将故事情节与电子地图导览相结合,通过交互设计让游客自主选择路线和观览视角,既解决了人流集中的问题,也使游客能从多个角度欣赏到这出专为安桥头村量身打造的乡村大剧。在游览过程中,游客能亲身体验到童年的乐趣,使“故乡的故乡”这一抽象概念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文旅体验。

安桥头村“闰土的瓜田”景观
此次实践活动是文学赋能乡村文旅发展的一次积极探索。实践队以艺术为桥梁,致力于激活安桥头村的文化基因,将经典文学转化为可沉浸、可互动的文旅场景,通过艺术乡建、文旅融合,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安桥头村社戏表演现场

绍兴特色民俗“祝福”
未来,人文学院“创富家园·乡兴致远”暑期实践团队将进一步深化调研工作,完善实施方案,吸引更多民众了解“社戏”发源地,为乡村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探索出一条具有借鉴意义的“文学+”创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