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机构设置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党建工作
教工党建
学生党建
师资队伍
教授名录
副教授名录
教职工名录
退休教职工
人才培养
本科生培养
研究生培养
教学科研
研究机构
学科建设
教学建设
学术活动
学生工作
学工在线
学生社团
学生风采
下载专区
最多跑一次
首页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机构设置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党建工作
教工党建
学生党建
师资队伍
教授名录
副教授名录
教职工名录
退休教职工
人才培养
本科生培养
研究生培养
教学科研
研究机构
学科建设
教学建设
学术活动
学生工作
学工在线
学生社团
学生风采
下载专区
最多跑一次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工在线
> 正文
学生工作
学工在线
学生社团
学生风采
学工在线
活着,道出了世间最大的勇气——联合文学课堂第二讲:余华《活着》
作者:文/朱春祎 陈梦棋 摄/周廷 陈箫颖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6-10-14
点击数量:
文
图
审核
责任编辑
10月12日晚,联合文学课堂第三期第二讲在广文书苑开讲。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科研团队负责人陈灵强老师和文艺学教学科研团队负责人李涛老师担任主讲人,与15级文学爱好者就余华的《活着》展开深入讨论。
课堂以同学提问、互相解答,老师补充的形式展开。同学们纷纷发言,就《活着》这本书的多个方面提出疑问。有的同学表示惊讶于主人公福贵谈及悲苦的经历时,却呈现出冷静、释怀的态度;有的同学从作品精神出发,转引到对现代社会自杀事件的思考;有的同学围绕近代文学提出了关于乡土主题与都市主题、中西方文化的自我见解。
在场师生你来我往,交流擦出火花。 陈灵强老师首先表扬了同学们积极参与的态度,并鼓励大家将学到的理论用于实践,“知识用了才有用。”谈到富贵一生的苦难时,他指出人这个主体是逐渐被外在的事物塑造出来的,讨论人物要结合历史,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苦难。李涛老师补充说:“《活着》采用双重叙事,拉近了作品与读者的距离,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与可信度,这就是叙事方式技巧性的体现。”他还表示伟大的小说是对历史的记录和反思,寄希望于大家在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探索繁华背后的泪水和苦难。
联合文学课堂以师生互动为基本方式,展开一次次思想的碰撞与迸发,扩展了同学们看问题的视角,提高了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个人无序的知识在集体的讨论中有序地梳理出来。据悉,下一讲联合文学课堂将共同探讨余华的《兄弟》与《许三观卖血记》,期待同学们踊跃参加。
上一篇:人文足球队第二场1:1惜平艺术
下一篇:人文足球队首战“赢”来开门红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