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工在线 > 正文

学工在线

“浙东古韵——二十四节气”实践队寻访非遗传承人活动(二)

作者:人文学院     发布时间:2022-07-07      浏览量:

为了进一步加深对非遗文化的了解,增加大学生对非遗的兴趣,我们先后走访了张家剪纸、岭根草编、大田板龙。通过走访这些非遗传承人,我们感受到了非遗中蕴含的独特智慧和辛勤劳动。

7月1日上午,“浙东古韵——二十四节气”实践队一队成员前往临海剪纸紫阳馆,采访张家剪纸传承人张秀娟老师,通过与张老师的交流,我们了解了张家剪纸的滥觞与流变、张老师丝绸剪纸和书法剪纸的特色、剪纸的取材、剪刀的选取以及如何应对疫情下剪纸非遗面临的挑战。张老师向我们展示了剪纸由易入难的过程,一个爱心手拉手图案通过几刀就呈现在我们眼前。正可谓剪刀下出真功夫,剪纸需要时间去打磨。在张老师的剪纸作品中我们可以产生强烈的共鸣,似曾相识而又耳目一新;从和张老师的对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她对剪纸的热爱和传承非遗的真心;从向张老师学剪纸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剪纸的乐趣与奇妙。

随后我们来到剪纸馆对面的岭根草编,草帽姐郑仙红老师向我们传授了“守好,做好,说好,写好”的经验。她说前三项是她们这一代人该做的事,而如何把非遗写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触非遗是我们这一代人要做的事。郑老师向我们讲述了她的草编故事以及她对草编的看法,她把岭根草编做成了自己的品牌,通过向教授学习不断创新图案,使草编技艺焕发光彩,让非遗被更多的中国人看到。郑老师还给了我们每人三根草,教我们打最简单的辫子,通过动手去亲身体验草编艺术。几根小草能编织出大智慧,那是岭根人民的智慧所在。

7月2日上午,“浙东古韵——二十四节气”实践队一队成员来到大田奋进西街采访了大田板龙非遗传承人王加熾爷爷。王爷爷亲切地向我们讲述了板龙的制作技艺、风俗习惯以及象征意义。通过爷爷的介绍,我们了解大田上街、横街、下街各有一条板龙,每年春节或元宵会上街,但是近几年盘龙的人逐渐减少。一条板龙凝聚了板龙骨架的制作、剪纸、贴花等技艺,制作者分工明确,合作紧密,通过自己的双手打造大田板龙的故事。

张家剪纸、岭根草编、大田板龙是张老师、郑老师、王爷爷他们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和坚守,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非遗的生命与活力以及民间艺术家的智慧与初心。这是临海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是一种传承与创新,让我们坚守初心,传承非遗。


文:许伟向、苏安琪/图:孙安娜/审核:黄仙姬、吕继北/责任编辑:王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