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是一所学校发展轨迹的真实记录,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尽管过程曲折,但台州学院(以下简称“台院”)自1907年成立前身三台中学堂简易师范科以来,一直紧跟时代向前发展。台院的“桃李”开了一季又一季,曾经“栽种”的师者,他们是台院校史的亲历者、参与者、见证者。6月27日,台州学院人文学院“口述校史”实践队在王进利老师和陈日红老师的带领下,于广文书院正式开启校史“寻忆”之旅的第一站——采访并记录胡正武教授过去数十载在台院的经历。
胡正武,浙江临海人,1983年入职台州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从事教学工作40年。现任台州市政府决策咨询委委员、台州市文史馆副馆长、台州学院广文书院院长,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唐诗之路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浙江省语言学会常务理事等多个职务,科研项目成果获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第四次青年编辑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二等奖、浙江省社科联第二届社科研究优秀成果理论研究类三等奖、浙江省期刊协会编辑学成果二等奖、台州市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台州学院科研成果一等奖、古籍整理《洪颐煊集》(与徐三见合作)获得第二十二届(2018年度)华东地区古籍优秀图书评奖会二等奖等多项荣誉。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献》《古汉语研究》《文史知识》《东南文化》《辞书研究》等各类刊物发表论文一百余篇,出版《训诂阐微集》《唐诗之路唐诗选》《浙东唐诗之路论集》等著作十余部,整理出版《耿天臺先生文集》《天台山记 天台胜迹录》《文则》《见闻随笔》《水道提纲》《杜清献公集》《全芳备祖》《夷白斋稿》《治河通考》(与姜浩合作)《洪颐煊集》(与徐三见合作)《民国台州府志》(与徐三见、李建军、楼波合作)等十余部,主编《台州学院志》《台州中心医院志》和《临海市志》台州学院内容、《台学研究》第一卷、《台州人文研究选集》第一卷第二卷、《校志编纂回眸》及《〈台州学院志〉志余史料专辑》系列等。
“地方”变“全国”,“专科”升“本科”
胡教授和台院一起经历了四十年的风雨和灿烂,一直是本校发展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关于办校历史,他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谈到台院发展历程中的两个重大变化。
1978年学校恢复招生,校名为“浙江师范学院台州分校”。同年12月,国务院下发文件给学校重新定性,学校更名为“台州师范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台州师专”),从“地方粮票”升级为“全国粮票”。
1996年学校开始尝试本科办学,挂靠温州师院招生,历经过渡期后,自2002年始,学校终以“台州学院”的名义独立招生,成功地从一所师范专科学校升格成为全日制、综合性、多学科的普通本科高校,完成了学校发展历程上质的飞跃。
如今,台院一直为升格“台州大学”努力。对此,胡教授衷心希望这一目标能够早日实现。
遇“黄牌警告”,迎“复活过关”
在胡教授的眼里,台院是一个非常奇特的学校。搬迁到城东校区以前的台州师专,一个被省教育厅领导戏称为“浙江省最袖珍”的大学,校园面积仅40亩,小到甚至比不上一个好一点的小学的面积,在校生人数不足2000人,图书馆藏书量也远未达标。胡教授回忆道,那时候学校没有一个完整的操场,没有一条完整的跑道,以至于上体育课时要窘迫地把老校区图书馆前的道路当作100米跑道。在坎坷艰难的办学路上,甚至还受到两次“黄牌警告”。
台州师专“升本”的历程中,曾开展多次办学水平评估,但首次评估结果很不理想。校园面积过小、图书馆藏书量不足、实验室条件较差,师资力量薄弱……这些都不符合国家办学标准,第一次办学水平评估以“黄牌警告”惨淡收尾。胡教授调侃,这就像一辆车子,没完整的轮胎、没足够的油料,能跑得多少路?收到第二次“黄牌警告”后,市政府拨款1.18亿,学校从城内搬到城东,全校师生万众一心,在台州市和临海市的大力支持下,在全校上下共同努力下,终于闯过了这道难关,成功“复活”!
时光如潮水般奔腾,风雨终将停歇。而今的台院,一路成长、蜕变,办学面积扩大至近1600亩,在校生人生16000人,馆藏纸质图书230余万册。
躬亲寻资料,续力编校志
胡教授在2007年根据校党政领导安排负责编纂《台州学院志》,这是台州学院办学百年的一次回顾和整理。面对队员们的提问,他坦言在编校志的过程中遇到过一些棘手的困难,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早年档案的缺失——教授笑称这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受到了当时的政治大局影响,台州在50年代后曾经历过“两下又两上”,即台州这个行政区划两次被撤销又被恢复。这自然就导致了学校保存下来的历史资料不系统不完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胡教授曾专门前往温州大学、温州医学院、温州档案馆、浙江省档案馆、宁波市档案馆、浙江师范大学档案馆和临海市档案馆等处查找资料,其中到省档案馆抄录省立台州师范学校相关档案,这一抄就是先后七年。
正是有像胡教授这样的许多台院人的接续努力,记录台院人百年来“薪火相传,弦歌不辍”的奋斗史——《台州学院志》得以顺利编撰完成,供现在的师生们回望。
推陈出新以育人,积健为雄以致用
作为广文书院的院长,胡教授也指出,为国家培养人才、打好教育的基础是广文书院成立的初衷。书院制放到今天,也依然有它存在的价值。他对学子们如何更有意义地度过四年大学生涯提出建议:既要读增长见识的“有字之书”,又要读人生与社会这本“无字之书”,读好书本、走出校门、深入社会、学以致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为国家、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存史、资政、育人”,我们回望过去,保存并记录校史;展望未来,总结经验并赓续奋斗。访谈接近尾声时,胡教授为台院未来的发展送上了真挚的祝福,并寄语学子们“打好基础,读好两书,学以致用,勇立潮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