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探索浙东唐诗之路与景区解说系统融合发展的新形式,在临海诗歌文化中赋能诗路发展,台州学院人文学院“浙东唐诗之路”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指导老师娄欣星和王宏芹的带领下,对台州府城文化旅游区展开为期两天的实践调研,先后前往郑广文祠、紫阳古街、巾山公园、龙兴寺等地进行考察。
8月15日,实践队前往郑广文祠。郑虔作为台州人文之祖,在府城开设学馆,大力振兴台州文教。实践队队员采访了郑广文祠馆长郑瑛中,郑馆长建议,在编制景区解说系统中,可从郑虔对台州文教的贡献、其“三绝”之誉以及与杜甫的好友关系三点入手。在访谈最后,郑馆长表示由于地理位置偏僻、道路狭窄、经费不足等原因,郑广文祠客流量稀少,相关文化知识难以为大众所熟知。队员们认为可以以浙东唐诗之路为主链,串联府城、紫阳街、巾山等分支景点,带动郑广文祠发展。
实践队队员行至紫阳古街,分组参观了十伞巷、紫阳苑、纪效堂等景点。游客中心的《遇见临海》《临海胜景》《唐诗临海》等书为本次解说系统的编制开辟了新思路。实践队还游览了诗路文化长廊。长廊处立有与台州府城相关的孟浩然、顾况、杜甫等诗人的石像群,刻有与巾山相关的诗歌集,为实践队编制巾山处的景区解说系统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巾山脚下的“千年古刹”龙兴寺,是日本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之一。队员们溯源天台宗历史,探究浙东唐诗之路的形成和发展与佛道教文化的紧密联系。
8月20日下午,实践队队员先后走访了诗路文化体验馆与骆临海祠。诗路文化体验馆依托史料,挖掘与临海相关的诗歌和图像资料,借助台州府城文旅平台,融合造景与 MGC(机器自动生成)技术,对近百万首诗词进行结构化处理,通过多维互联的关系,深入探索诗歌内涵。队员们通过精美的视频讲解,富有趣味的互动性装置感受到府城多元包容、崇文厚德的诗路文化气象,进一步认知到数字化技术对还原历史情景、增强游客沉浸式体验的重要作用,对诗路溯源优化设计产生新的思考。
访问骆临海祠时,队员们了解到唐高宗时期,骆宾王因直言进谏被贬为临海县丞,但他并未因此消沉,其抗击外敌、报效国家的爱国志向令临海百姓感动。同时因其开启了临海崇文尚教的传统,临海人民建造骆临海祠以纪念骆宾王对这座古城的贡献。
8月21日下午,“浙东唐诗之路”一队召开暑期社会实践总结大会。大会上,实践队成员们分享各自在实践期间的收获,归纳实践调研期间各景区解说系统的共性与个性,提出浙东唐诗之路(台州段)景区解说系统的构想。指导老师娄欣星与王宏芹就景区解说系统的顶层设计进行指导,引导实践队成员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最大程度发挥解说系统的教育功能,为浙东唐诗之路文旅融合发展探索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