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工在线 > 正文

学工在线

和合圣地 三谛圆融——人文学院“天台山和合文化”暑期实践队寻根之旅

发布时间:2024-07-08      浏览量:

天台山的和合文化独具魅力,融合了儒、释、道三教的精髓,形成了深厚的和合理念。这种文化不仅在天台地区根深叶茂,更通过广泛的交流,跨越国界,传播至世界各地,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为深入挖掘和合文化的内涵及其内在的和谐统一,天台山和合文化暑期实践队于6月30日启程,前往国清寺与螺溪传教院进行实地考察。

国清寺合影

天台宗是中国本土成立的第一个佛教宗派,由隋代智者大师在天台山创立。

智者大师主要依据《法华经》《涅槃经》等经论,建立了圆融完备的教观体系。其中,和合哲学的核心包含诸教和合、三谛圆融、一切圆融等深刻思想,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

国清寺内有一棵由章安大师手植的梅树,历经千年风霜,依然屹立不倒。这棵古梅不仅是天台宗文化的象征,更体现了和合文化中“无情有性”的精神。

湛然大师提出的“无情有性”说认为,佛性遍布法界,不因有情无情而有间隔,一切事物都是真如佛性的体现。这一观点从本体论角度诠释了佛性,体现了色心不二、依正不二的圆融和合关系。

国清寺内的“天台智者大师赞仰颂碑”和“最澄大师天台得法灵迹碑”(由赵朴初题写),彰显了和合文化中“尊重与传承”的精神。这些石碑不仅记录了两位大师的高尚品德与卓越成就,更成为后人瞻仰学习的重要载体。

最澄作为日本天台宗的祖师,不辞艰辛来到中国天台山学习佛法,并将天台宗传播回日本,使天台宗法脉在日本绵延至今。“法乳千秋亭”不仅是对天台宗祖师的纪念,更象征着中日文化交流的悠久历史。

和合二圣,又称和合二仙,指的是唐代天台山国清寺隐僧寒山与拾得。寒山常栖身于天台山的寒岩幽窟中,因而得名;拾得则是国清寺中一位身世不详的僧人,据说幼时被丰干禅师收养。

国清寺作为天台宗的发源地和寒山、拾得的修行地,为和合文化的形成和传播提供了重要的土壤。和合二圣作为和合文化的象征,在佛教寺庙中受到供奉,成为连接佛教文化与民间信仰的纽带。

位于祥云峰下的螺溪传教院与国清讲寺隔山相望,自佛教天台宗第十五祖羲寂大师开创以来,便承载着和合文化的深厚底蕴。五代时期,螺溪传教院成为中韩日天台宗的交流基地。当时,天台教典因唐末战乱散佚,而螺溪传教院接收了高丽僧谛观带回的天台宗典籍,使这里成为天台宗教学重镇,吸引了众多中外僧俗学子前来求学。

如今重建的螺溪传教院采用唐宋建筑风格,人文与自然相映成趣,庄重而和谐,继续传承着和合文化的精神。

螺溪传教院合影

通过对国清寺与螺溪传教院的考察,实践队员深刻认识到文化融合的重要性,学会以和合之心面对不同的声音和观念。天台山的和合文化让队员们理解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的自我和谐”这三个层面构成的哲学观念。

“和合”思想已经深深浸润在台州的山川大地中,融入当地人的血脉,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价值取向,成为台州城市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精神不仅是台州的骄傲,更是中华文化智慧的结晶,值得大家进一步传承和发扬。


文:陈双燕、林涵、林璐瑶/图:天台山和合文化暑期实践队/审核:陈灵强、林军辉、张燕、郝金广、屈燕飞/责任编辑: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