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工在线 > 正文

学工在线

千载遗韵,古运新生——————人文学院“浙江诗路文化”社会实践队赴杭州调研学习

发布时间:2024-07-28      浏览量:

为充分挖掘、活化运河文化资源,助推文旅产业发展,台州学院人文学院“浙江诗路文化”暑期实践队在中国唐诗之路研究会理事、校人文社科处处长高平教授和校人文社科处副处长、和合文化研究院儒释道研究所所长、人文学院学科办主任屈燕飞副教授的带领下,对京杭大运河文化(杭州段)开展为期一天的实践调研,先后前往西兴古镇(杭州萧山西兴渡口)、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进行考察交流。

蓝天白云下的世界遗产标识

7月24日上午,实践队前往杭州西兴古镇。西兴古称西陵、固陵,有“浙东第一关隘”之称,是钱塘江上南北四大古渡之一,后因漕运及贸易需要发展为沟通江海的必经之路。在西兴过塘行码头专题陈列馆,成员们了解到“过塘行”指转运栈,这是西兴独特的商贸特点,由此形成别具一格的历史文化遗产。陈列馆内设有一处诗路朗读亭,可供游客记录,用声音传播运河文化,讲好诗路故事。入口处设有集章打卡点,含大城隍庙遗址、西兴驿遗址等遗迹遗址,此方式成为游客的“新宠”,为进一步探索大运河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范例。

实践队成员体验集章

实践队行至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分组参观各个展区。调研发现,博物馆开发了一系列以运河文化为背景的研学体验课程,如围绕“京杭运河漕运勘舆图卷”展开的漕丁历险记研学课程,这种沉浸式体验的新方式为运河文化文产开辟了新视角。此外,馆内还设有主题为“沟通南北:大运河的开凿、变迁与影响”的展览。通过观展,成员们溯源大运河的产生发展,它巩固了漕运维系下的国家大一统局面并发挥关键的交通水利功能,促进周边城市因水而兴,文旅融合。

实践队在浙江大学文学院交流

7月24日下午,实践队抵达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与文学院院长、长江学者冯国栋教授、浙大求是学者胡可先教授进行交流。胡老师提出,目前大运河诗路文化的考察空间广阔,可从明清小说“富矿”中寻找运河元素进行文化产业的创新性发展。实践队成员提出,目前京杭大运河博物馆、西兴古镇等运河遗珠的文旅产业存在品类稀少、地域性弱及同质化严重等现象。对此,胡老师建议实践队进一步探究针对上述缺点的整改措施,但需注意原味文化的保留与经济的带动发展不可割裂。交流过程中,冯老师讲到宗教与运河之间的紧密联系。他认为古代宗教文化大多通过交通要道传播,而寺庙、道观则起到驿站的作用供人歇脚,因此这些地方人口相对集中,容易传播宗教理念与生活方式。浙江要将大运河文化带上的“遗珠”串珠成链,聚合发展力量助推运河文化体系生成,擦亮运河文化“金名片”。

实践队在浙江大学文学院合影

行悠悠运河玉带,品千年运河文脉。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是运河文化的关键段落,形成并延续了千百年来以运河为城市发展轴线的活态传承典范。实践队基于“推动运河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主题,以运河文化为桥梁,深入挖掘大运河(杭州段)的独特魅力及助力文产发展的落地措施。实践队希望通过改善和创新文化产业的发展途径,以提高大运河的知名度和关注度,最终为文旅赋能。


文:陈欣颖/图:陈欣颖、蔡 可、高平/审核:陈灵强、高平、林军辉、屈燕飞/责任编辑: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