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快速导航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新闻

人文学院召开期中教师座谈会 集思广益推动教学质量提升

发布时间:2025-11-24 点击数量:
金展羽、邵龄萱 施瑶
审核 屈燕飞 责任编辑 徐金苏

11月20日下午,人文学院在党员之家召开期中教师座谈会,深入听取一线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建议,查找问题、凝聚共识、共商改进举措。座谈会由院长罗争鸣主持,近30位教师代表参加。

罗争鸣院长在开场讲话中指出,期中座谈会是学院倾听教师心声、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平台。他鼓励大家放下顾虑、畅所欲言,把教学过程中最真实、最突出的困难和建议都提出来,为学院后续改革提供第一手依据。

座谈会上,老师们发言积极、直指痛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学生课程负担过重,通识课与各类规定课程占用大量时间,严重压缩了专业学习和自主阅读空间,影响深度学习效果。

2. 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给文科教学带来冲击,许多教师对如何将AI工具有效融入课堂感到困惑,迫切希望学院组织系统性、针对文科特点的数字教学能力培训。

3. 外地教育实习指导交通不便、耗时长、补贴与实际付出不匹配,建议优化实习安排机制,在课时认定、报销政策上给予更合理支持。

4. 部分专业性强、学术课程(如语言类、理论类)选课人数不足,面临“开不出课”的尴尬;学生选课功利化倾向明显,倾向选择“容易通过、高分”的课程,导致优质但难度较高的专业课程吸引力下降,长期不利于学科特色传承和学生知识结构的完整性。

5. 学生评教机制的科学性、师范生技能竞赛在教师评价中的权重、新进教师培训与教学实际的衔接、研究生课程安排、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等,也被多位教师提及。

罗争鸣院长边听边记,不时与老师们互动交流。针对老师们反映的问题,他当场给予回应:

——关于AI教学培训,学院将在最短时间内组织专场工作坊,邀请校内外专家授课;

——关于教育实习、交通补贴、课时认定等涉及学校政策的问题,学院将形成专题报告,尽快向上级部门反映,推动制度性解决;

——关于选修课开设难、学生选课功利化等问题,学院将与教务处沟通,同时在院内进一步加大专业课程宣传引导,探索小班化教学、名师开课等激励机制。

罗争院长鸣最后表示,这次座谈会让学院更加清晰地摸清了教学一线的最真实情况,接下来将逐条梳理问题清单,明确责任分工、时间节点,能立即改的马上改,需要协调的全力协调,真正把老师们的“烦心事”变成学院的“上心事”。

本次座谈会气氛热烈、务实高效,进一步增强了教师对学院教学改革的方向感和参与感,为下一阶段有针对性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文:金展羽、邵龄萱/图:施瑶/审核:屈燕飞/责任编辑:徐金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