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1日下午3点,在人文学院四楼会议室,由人文学院、和合文化研究院联合举办的第34期“和合学术沙龙”活动正式开始。本期沙龙邀请人文学院特聘教授颜翔林先生为学院师生作学术研究讲座,由人文学院副院长高平教授主持,李国辉、张亚东、柯联民、严胜英、吕继北、徐旭敏等多位博士出席,近30名人文学子参加。
活动伊始,颜翔林教授以德国哲学家费希特的理论提出了学者的使命,即具有谦卑谦逊的修养、拥有回归自由自我的品质,懂得辨名析理。随后,颜教授引出第一个问题——当前中国学者所处的现实。他指出,作为学者,必须要多读一些西方的典籍来了解西学,尤以哲学为重。同时也要避免西方文化的学理、观念、方法等过多的渗入以伤及自身文化,要在保留本源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另一方面,学者要超越实用主义,不可时时讲究实用。
接着,颜翔林教授以研究的基础作为第二个问题。人文学者要研究中学文化,打好基础至关重要,要通过阅读大量的书籍来夯实自己的基础并加以运用;西学文化基础最重要的是哲学,研读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西方哲学家的著作,会给哲学研究带来不小的裨益。
以黑格尔的《美学》为例,颜教授展开第三个问题的探讨。他将研究方法大致分为四种,即理念的方法、经验的方法、归纳的方法和理念与经验相统一的方法。作为一个学者,研究问题一定要追求中西互证,将东西方的理论观念综合起来,运用以中证西、以西证中、以理论证文本、以文本证理论等方法,也要做到古今参照,既有历史感,又关切当下,学问可以超越现实,但也要回答时代的问题。
最后,颜教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提出学者要以自己的研究专业、方向、兴趣开辟三个左右的研究领域,互相渗透,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并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颜教授还将自己多年研究的美学等相关文化的知识进行了分享讲解,针对论文选题,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独到的见解。
交流环节,李国辉教授、张亚东博士与今年已被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哲学系录取为硕士研究生的王佳希同学等就颜教授演讲中提出的相关观点进行探讨,就中西阐释学、近代西方的科学传统等话题展开讨论。本次沙龙是自沙龙举办以来的第一次邀请著名学者作学术演讲。今后学院将加大对外交流的力度,通过深入的学术交流促进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