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工在线 > 正文

学工在线

人文学院“浙东唐诗之路”实践队赴绍兴开展专项调研

发布时间:2025-07-05      浏览量:

为探寻王羲之其人及其书法艺术所体现的古越文化特质,7月4日至7月5日,人文学院“浙东唐诗之路”实践队在指导老师娄欣星和王宏芹的带领下,来到绍兴兰亭、书圣故里与绍兴越国文化博物馆开展实地调研。

7月4日上午,实践队来到了书法圣地——兰亭。进入景区,首见鹅池碑亭。“鹅池”二字传为王羲之父子合书,暗含古越文化中的耕读传家传统。队员们沿清溪而行,道旁皆青竹环绕,恰应《兰亭集序》中“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的雅趣。大家陆续探访了曲水流觞、王右军祠、流觞亭等景点。曲水蜿蜒处还原了“曲水流觞”这一场景,队员们驻足凝视,想象当年群贤齐聚兰亭即兴挥毫的洒脱,感悟越地"诗酒风流"背后的魏晋风骨。

实践队在鹅池合照

随后,实践队来到景区内的兰亭书法博物馆。该馆以“一日千载”为主题,以《兰亭集序》的诞生与传承为脉络,深入剖析了其中的书法艺术与雅集文化。其中,“南北书风”对比展区引人深思。王羲之书法既有北方书风的雄浑大气,又兼具南方书法的秀美灵动,这种兼容并蓄的艺术风格,恰似古越文化中“刚柔并济”的精神特质。

实践队对游客进行问卷调查

7月5日上午,队员们来到书圣故里。这片被誉为“绍兴缩影”的水乡,素有“水乡风情看绍兴,绍兴缩影在书圣”的美誉。循着墨香,队员们步入王羲之陈列馆。馆内陈列着王羲之的书法瑰宝以及后世深受其影响的历代佳作,这些展品不仅清晰地展现了书法艺术的传承脉络,更彰显了古越文化中“崇文尚艺”的精神。漫步于史料与展品之间,队员们得以窥见王羲之书法从“初学卫夫人,后改本师”到最终自成一家的演变轨迹。通过解读他书法的具体内容,人们得以窥见其“兼济天下”的治政理想与“寄情笔墨”的文人情怀,而这背后,正是古越文化“刚柔相济”深层内核的生动体现。最后,实践队参观了绍兴越国文化博物馆,馆内越窑青瓷见证着古越先民“精工造物”的智慧,与王羲之书法共同构成古越文化的多元标识。

实践队参观王羲之陈列馆

本次实践,队员们不仅领略了书法艺术的永恒魅力,更找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带着这份收获,实践队将继续深入探寻古越文化的现代表达,让千年墨香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

文:刘佳怡、郭可欣/图:刘佳怡、叶泽筠、朱玟熹/审核:陈灵强、林军辉、娄欣星、王宏芹/责任编辑: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