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浙哲共富行”专项行动精神,扎实推进社科志愿服务走深走实,8月4日,台州学院人文学院“青春垦荒”实践队在宋佳俊老师的带领下,赴大陈岛开发集团开展专题调研,以实际行动探索新时代垦荒精神的创新表达和时代价值。
在企业实地调研环节,实践队将垦荒精神的当代表达作为切入点,围绕产业发展等议题,展开了深入而系统的交流访谈。

实践队在大陈岛开发集团合影
此次活动作为社科志愿服务的重要实践环节,实践队以青年视角切入大陈岛文旅融合、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现状,通过座谈访谈形式,就“垦荒精神在新时代的核心”“大陈岛文旅融合企划”“蓝色海湾项目布局”等关键议题,与企业负责人展开深入交流。

施豪经理介绍集团发展内核
访谈伊始,大陈岛开发集团经理施豪向实践队介绍,集团始终以垦荒精神为发展内核,立足大陈岛独特地理与历史资源,确立了“生态立岛、产业兴岛、文旅活岛”的发展战略。60多年前,垦荒队员们以无畏勇气和苦干实干,让荒岛换新颜;如今,集团接过接力棒,让垦荒精神在新时代大陈岛开发中焕发更强生命力。
施豪详细介绍了集团在旅游经济领域的战略布局,重点推进文旅开发与黄鱼养殖等特色产业。谈及产业发展规划时,施豪表示,团队秉承垦荒队员“向海要粮”的奋斗精神,融合现代科技赋能传统产业。以黄鱼养殖为例,集团在保留传统养殖经验的基础上,引入智能监测系统,实现产量和品质的双重保障,构建从育苗到深加工的全产业链体系,把“海味”打造成大陈岛的“金名片”。
在文旅开发方面,集团着力打造“垦荒文化+海岛风光”的特色融合模式。施豪向实践队展示了详细规划:通过修复垦荒遗址,打造沉浸式垦荒体验区,同时整合海岛自然景观,推出“蓝色生态之旅”。“我们致力于让每位登岛的游客既能感受垦荒先辈的奋斗故事,又能体验‘东海明珠’的独特魅力,使大陈岛成为兼具红色文旅与生态度假的双热门目的地。”施豪介绍道。
在访谈过程中,实践队员们也感受到了集团直面开发挑战的勇气。在生态保护与开发平衡上,施豪强调,集团建立了严格的生态监测机制,“我们坚持在开发的每一步都算好‘生态账’,无论是黄鱼养殖尾水处理还是风力发电环保标准,都对标最高要求,守护大陈岛的‘蓝色家底’”。

施豪经理就队员问题发表看法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近年来,集团不断涌现出一批朝气蓬勃的新垦荒人。施豪深有感触地说:“祖辈垦荒是为生存拼搏,我们这代是用知识赋能海洋。跟着前辈学、借着科技闯,要让大陈岛的垦荒故事,在新时代写出更精彩的产业、文旅答卷。”
大陈岛开发集团展现出以垦荒精神为魂,深耕海洋产业、激活文旅潜力、坚守生态底线的清晰路径。正如施豪所说:“垦荒薪火照亮过去,更点燃当下。我们以开发实干续写大陈新篇,要让这座海岛,成为传承精神、拥抱未来的‘蓝色样板’!”未来,随着规划落地,大陈岛或将为海岛开发、精神传承交出更亮眼的时代答卷。
通过本次实践,队员们不仅体悟到垦荒精神在新时代的延续与升华,也增强了用社会科学助力地方发展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为“浙哲共富行”注入青春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