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工在线 > 正文

学工在线

青春的困惑与思考——联合文学课堂第三讲:余华《河边的错误》《十八岁出门远行》

作者:文/郭燕燕 朱冰霞 摄/徐陶涛 胡湘瑶     发布时间:2015-11-06      浏览量:
     青春的困惑与思考——联合文学课堂第三讲:余华《河边的错误》《十八岁出门远行》
     青春的困惑与思考——联合文学课堂第三讲:余华《河边的错误》《十八岁出门远行》

    11月4日晚,联合文学课堂第三讲在广文书苑开讲,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科研团队的陈灵强老师和文艺学教学科研团队的李涛老师与14级各班同学就余华的《河边的错误》与《十八岁出门远行》展开深入讨论。回浦中学浦秀文学社同学的积极参与成了本次课堂的一抹亮色。
    课堂上,同学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就小说的情节内容、写作风格、表现手法、艺术特色等方面谈了各自的独到感悟,氛围十分融洽。对于《河边的错误》,有同学从幺四婆婆与疯子的关系切入,慨叹了人性的荒诞;对于《十八岁出门远行》上,让同学意识到“十八岁前的理想之美好与十八岁后的现实之虚伪”的对峙。而浦秀文学社同学则表示小说所反映的年代与现代存在太多隔膜,那时的“十八岁”与现在的“十八岁”截然不同,因而难有切身感受。
    两位老师也提出自己的看法。陈灵强老师肯定并鼓励了同学的发言,并为他们解释了小说中的“十八岁”只是一个虚的概念,象征着成人,是一种思想上的成熟。他还提醒大家,不能用太“现实”的眼光去审视文学作品,过分追求内容的表面真实,应该去发掘作品自身的本质真实。此外李涛老师就一些同学对《河边的错误》一文的写作风格存在的疑惑做出解答,他以博尔赫斯的“迷宫文学”做类比,指出其虽看似悬疑风格,但小说背后所展现的却是反思现实的批判意味,启发同学们要学会看穿作品的表面真实,去发现本质的真实。
    解读作品之余,两位老师还鼓励同学们培养阅读的怀疑态度,利用好每一部优秀作品的开放空间,拓展思维,并关注作品中精雕细琢的“设置”,提高自己的感悟能力。联合文学课堂给了同学们一个分享文学感悟的平台,锻炼了同学们的发散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