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荣华,现任台州市新闻传媒中心(集团)党委委员、副主任、副总编辑。主攻时政新闻报道,至今共有15次获国家、省级新闻奖。2012年起,钟荣华先后担任台州日报社新闻采访部主任、时政新闻部主任等职。2015年撰写《机器来了,人去哪了——“机器换人”进程中的台州产业工人现状调查》调查报告获得当年度浙江新闻奖一等奖。而后采写了《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新探索》《台州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启示录》等获奖作品。此外参与过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活动报道采写工作,无数重大报道组织策划,拥有丰富的时政报道经验。
历经变革 捕捉记录
“98年毕业的时候,我先去了老家的《温岭日报》,后来去了杭州的《都市快报》,最后因为种种原因回到了台州——现在的《台州日报》。”据钟荣华回忆,他曾见证台州的GDP一度升为前三,也为后来的衰退感到遗憾。从90年代处于粗放发展阶段的民营经济到如今的“高质量发展”,他见证了一系列变化。“中国发展到一定的地步,必须要创新。”结合台州现状,钟荣华指出最直观的原因是大项目经济,台州的区位优势不明显。虽然台州是长三角地区,但不是长三角的核心地带。时代的变革让钟荣华产生许多思考。他认为当下很关键,台州需要爬坡过坎,实现涅槃。
时代背景的变革裹挟着媒体的变革,钟荣华大有感触。他提到,媒体垄断地位被打破,记者地位下降,传统媒体面对转型升级的境遇,要求记者提高素养。全媒体时代的到来,许多传统记者受挫,价值取向一度遭到颠覆。面对这样的情况,他提出,我们需要探索出一条把握时代脉搏,把握媒体发展脉搏的道路。探索之路依旧任重道远。
钟荣华记者曾说:“这个职业赋予我的角色,是台州发展的描绘者,也是时代风云的记录者。”钟荣华认为新闻报道的角度很重要,“同类的一些东西可以做一下比较,还有横向的,不同领域的也可以做一些比较。”他先后以台州两家生产炊具的企业和台州经济和教育不同领域之间的关系为例,强调对于这些关系可以抽丝剥茧展开调查研究。
对于选题较大的采访工作,钟荣华记者提出建议:他认为一开始,心里不要有条条框框,先去充分地调研了解,然后慢慢形成框架,这样会更开放一些,也会更深入一些,主观的东西能够减少一些。事先不予限制,自由而充分的调研才能够形成更为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以人为本 坚守理想
记录时代风云,捕捉民众肖像,给予人文关怀是记者的职责所在。钟荣华喜欢关注大时代下的小人物的生活变化。“他们的悲欢离合,像是在大海里面的浮浮沉沉的一些命运,我们必须要用人文情怀,用悲悯的情怀去关注他们。”2015年,机器换人现象如火如荼,钟荣华在进行相关采访的时候注意到这一现象,展开调查研究,最后完成《机器来了,人去哪儿了——“机器换人”过程中的台州产业工人现状调查》调查报告。从始至终,报告都围绕“人”开展,钟荣华认为这是非常有价值的——正是以人为本的观念,为记者这个职业增添无可替代的光彩。面对AI时代的到来,钟荣华认为,虽然AI能够写出好文章,但是只能代替人的部分工作。只有人才能理解人,只有人才能写出让人共鸣的作品,这点是AI无法代替的。对于外界有关新传行业的不同声音,钟荣华说:“我觉得还是要有新闻理想。”他回忆自己年轻的时候做事饱含激情,在温岭工作的三年,他几乎走遍所有的村庄,也写了很多的铁肩担道义的文章。虽然曾一度遭遇瓶颈期,但是新闻理想一直扎根心中,不曾丢失。
术业专攻 谆谆教诲
秉持着“铁肩担道义”的理想,钟荣华在时政新闻报道方面颇有建树。他认为优秀的时政新闻报道应该具备“沟通上下、回应关切、洞察变革、人文关怀”这16字特征。他将这16个字分为两个层面进行论述。钟荣华认为,一篇好的时政报道,首先要具备的特征就是沟通上下。党媒是沟通党和人民关系的“桥梁”,把党委政府的声音传递到人民中去,把人民的声音传递到政府中,这是党媒的基本价值所在。“另外一个就是回应关切。回应关切也是双方面的。”不仅是人民对党委政府的关切,党委政府也需要了解民意。一篇好的时政报道首先要具备这八个字的特征,否则就是空中楼阁,失去了价值。“洞察变革”“人文关怀”是更高层面的两个特征。新闻记者是船头的瞭望者,必须敏锐感知这些变革,然后再传递给受众。在时代的大背景下,记者用人文情怀,用悲悯的情怀去关注群众,时政新闻报道才有更高层次的价值。
经过多年工作经验的积淀,钟荣华对新闻工作者如何培养新闻敏感这一问题提出独到的见解。“眼力”这个概念相对来说比较空虚,除原有的天分之外,更要注重后天培养。钟荣华将培养方式分为书面和实践两个层面。“你要多看一些优秀的报道,特别是获奖的报道,你要多去看,多去分析。这篇报道为什么会获奖?这个题材好在哪里?这个新闻的独特性在哪里?”日复一日的分析,不断总结思考,能够有效锻炼思维能力。他还提到,新闻是杂学,需要各个方面都有所涉猎,阅读面一定要广。不仅是文史哲方面的书籍,国家的大政方针、国家着重点、社会主要矛盾等都要有所了解。从实践层面,钟荣华提出“多跑”:“新闻记者就是一个调查研究专家,多到基层了解情况。时间长了,自然会有新闻敏感性。”新闻敏感性的培养不在一朝一夕,需要长期积累,厚积薄发,玉汝于成。
临别前,钟荣华记者对想从事新传行业的学子送上真诚的建议:首先需要扎实个人素养,多看文史哲方面的书籍,增强人文素养。人文素养的积累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其次,多关注时代变化。虽然互联网的变化让传统媒体记者产生一些迷茫,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记者是船头的瞭望者,他们对时代变革的感知会更加敏锐。“如果还有第三点,希望你们要有一个职业理想。”他希望新一代心中仍有新闻理想,有激情,怀揣着热忱,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