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新闻

人文学院“和合文化”实践队深入千年府城探寻“三教和合”

发布时间:2025-07-05      浏览量:

7月4日,台州学院人文学院“和合文化”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指导老师郝金广的带领下,前往台州府城开展实地调研,考察东方哲学中三教和合的文化传统。

实践队合影

漫步临海郑广文祠,青瓦覆顶,木梁承古,儒家遗韵在檐角廊间悄然流转。郑虔于此教以正学,不问贵贱,恰是“有教无类”最生动的写照。“石压笋斜出,谷阴花后开”,其教化之道,既有逆势向上的坚韧,更藏推己及人的温厚。儒家从来不是虚玄空谈,而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进,是与人为善的笃行。郑广文这份穿透时光的育人智慧,至今仍在前路投下清辉。

自祠中走出,转至文庙大成殿,朱门巍峨间儒家气象愈发森然。殿内,孔子塑像庄严静穆,四陪十二哲环侍左右,“克己复礼”“仁者爱人”的古训凝于其间。漫步其中,耳畔仿佛又响起“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谆谆教诲。这份穿越千年的儒家经典文脉,正待世人俯身承接,接续传扬。

实践队随后考察了临海紫阳街,沿着紫阳真人张伯端的历史足迹,探究道教自然和合的思想理念。在紫阳街北门,队员们观摩了刻有《悟真篇》节选的雕墙,该典籍倡导的“教虽分三,道乃归一”思想,展现了道教道法自然、和合包容的文化特征。通过实地走访,队员们深入了解了紫阳故里“清净无为”的哲学内涵。

指导老师郝金广介绍紫阳街历史

从紫阳街走出,跨进龙兴寺山门,便似入一方净土。古木参天,梵音轻绕,涤尽尘嚣。“法性真如”四字凝于照壁,藏着深髓佛理。但龙兴寺不仅是一座古老的佛寺,更是中日宗教文化传播的重要枢纽。在郝金广老师的讲解下,实践队了解到,在唐代,日僧最澄率弟子义真入唐,他在龙兴寺拜道邃为师,于寺内受菩萨戒,回国后创立日本天台宗,此后,诸多日本僧人循其足迹,经临海或入龙兴寺求学,或登天台山求法,不断推动着中日佛教文化交流。

实践队在龙兴寺前合照

实践队最后来到灵江之畔、巾山西麓的中斗宫。“一宫三世界,三教一乾坤”的建筑格局,生动呈现了千年府城儒、释、道三教和谐共处的历史面貌。作为融合三教文化元素的重要遗存,中斗宫见证了当地和合文化源远流长的发展历程。

和合文化的核心价值在于“和谐共处,天下太平”。在戚公祠的考察中,队员们研究了戚继光“血战歼倭,勋垂闽浙”的抗倭事迹,这一历史事件从以武止戈的角度诠释了和合文化中维护和平的精神内涵。

本次调研活动使实践队成员对临海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通过实地考察,队员们系统了解了儒家“仁义礼智信”、道家“自然无为”、佛家“慈悲为怀”等思想相互交融形成的和合文化体系。作为中国传统思想交融发展的智慧结晶,和合文化的传承对当代青年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文:翁楚焮、陈思敏/图:蔡梦源、陈思敏/审核:陈灵强、林军辉、郝金广、张燕/责任编辑: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