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新闻

“两弹一星”精神宣讲走进沿江镇

发布时间:2025-07-14      浏览量:

7月11日上午,一场别开生面的“两弹一星”精神主题宣讲在沿江镇举行。人文学院“星青年”宣讲团带领孩子们回顾我国“两弹一星”事业的峥嵘岁月。现场气氛庄重而热烈,小朋友们专注聆听,眼神中流露出好奇与敬佩。

主讲人为小朋友们讲解“两弹一星”精神

宣讲伊始,主讲人介绍了“两弹一星”的具体含义和历史背景——核弹、导弹和人造卫星,这些是新中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依靠自身力量研制的尖端国防科技成果。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东方巨响”震惊世界,有力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随后,氢弹试验和人造卫星发射相继取得成功。主讲人通过珍贵历史影像和数据,让孩子们直观感受这些成就如何奠定新中国的大国地位,成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标志。

小朋友们观看原子弹爆炸视频

宣讲聚焦邓稼先真实事迹,诠释“两弹一星”精神。主讲人讲述他海外求学、放弃优渥条件回国、隐姓埋名28年主持核武器研制。在艰苦条件下,他与科研团队自力更生,用算盘计算数据、简陋实验室攻克难关,研制出原子弹和氢弹,为国防事业立下不朽功勋。这些细节深深吸引了孩子们。

通过邓稼先的故事,孩子们体会到老一辈科学家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顽强作风。主讲人强调,“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全国上下“大力协同”,科研人员、官兵和后勤人员紧密合作;科技工作者以勇于登攀的创新精神挑战难题,终获瞩目成就。这些正是“两弹一星”精神的精髓。

为增强参与性和趣味性,现场设置了互动体验环节。志愿者组织小朋友开展火箭模型彩绘活动。孩子们在指导下分组协作,发挥想象,为素色火箭模型赋予丰富色彩。现场氛围热烈有序,孩子们或交流配色构思,或细致勾勒纹样,共同完成装饰创作。不多时,一个个色彩鲜明、富有创意的火箭模型便在孩子们手中呈现。

小朋友进行火箭模型彩绘

本次活动在温馨励志的氛围中圆满结束。通过历史讲述与动手实践相结合,孩子们既学到科学知识,更深刻体会到老一辈科学家的崇高精神,心中埋下了爱国与科学的种子。

星青年宣讲团成员与小朋友们合影

文:彭滕缘、王乐怡、於思佳/图:詹韶涵、陈嗣宁/审核:陈灵强、林军辉、徐樵楚/责任编辑: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