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实践队结合网络文明实践中心的特性,把网络暴力、文明上网和网络烂梗等内容进行有机串联,为孩子们开展了独具特色的网络安全“一日课程”。
拒绝网络暴力,从认清伤害开始。实践队员从真实案件出发,举例“恶意评论攻击”“恶意传播个人信息”等网暴行为以及酿成的严重后果,让孩子们直观感受到网络暴力的危害,在他们心中播下了一颗文明上网的种子。

拒绝网络暴力课堂
践行文明上网,用规则守护成长。互动环节,一场别开生面的“健康上网风筝绘”活动就此展开。孩子们三人一组围坐在一起,在队员们的引导下,将健康上网的规则融入画笔。当孩子们举起画满规则与期盼的风筝时,活动室里瞬间成了五彩斑斓的“文明天空”。

文明上网风筝绘活动
辨别网络烂梗,让语言回归纯粹。午后,警惕网络烂梗的小课堂同样发人深省。实践队员用情景剧还原“谐音恶搞”“低俗调侃”等常见网络用语不文明现象,教孩子们用“你来啦”代替“来了老弟”,用“真糟糕”代替“芭比 Q”,帮助孩子们跳出低俗化表达。

警惕网络烂梗课堂
此次“一日课程”通过多元形式,让孩子们深刻理解网络文明的重要性。今后,“春泥萌芽”实践队与网络文明实践中心将持续发力,以实际行动守护孩子们的网络蓝天,共促网络清朗。实践队员期待孩子们在网络时代的阳光下,既能自由舒展,亦能抵御风雨,终成守护网络文明的挺拔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