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晚,浙江工商大学教授、中国外国文学学会教学研究会长蒋承勇应邀来校,在一号楼三楼会议室作《外国文学史》慕课专题讲座。副校长王正教授作主持,人文学院语言学团队和人文学子、外国语学院教师、艺术学院教师、台州中学老师参加讲座。
“慕课是高等教育新的生产力。”蒋承勇教授从国家越来越重视慕课教育的背景讲起,
结合自己制作慕课《外国文学史》的经历,围绕移动互联网与文学教育的关系跟大家分享有关慕课的理论、方法和经验。首先,他总结道:因慕课在课程时长方面有严格限制,所以慕课《外国文学史》具有教学内容的专业性与前沿性、教学设计的简约性与启发性这两个特点。他还以莎士比亚一课为例,强调慕课的效果是要使学生带着问题学教材,引发他们深沉次的思考,而不能只停留在通过考试这一层面。
慕课《外国文学史》的教学在总体上坚持了“问题切入、核心聚集”的原则,才能将有限的时间集约于核心问题上。此外,蒋承勇教授重点围绕慕课应回归文本与文本细读展开详细介绍,用多个实例讲解在线开放课程与经典阅读、阐释的有效性,有效性包括技术性与人文性。蒋承勇教授举例证明,技术可以彰显学科的人文性。综上得出慕课要以学生为中心,用技术和学科的深度融合促进课堂教学改革,使“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成为可能。
最后蒋承勇教授表示,在线开放课程不可能取代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但是它对传统课教学的冲击及其实际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也要注意慕课的普及性永远不能离开大学教学的专业性、规范性和精英性,不能以娱乐化来取悦听众,要保持高等教育的本质特性。
本次讲座,蒋承勇教授将外国文学史的知识用新媒体的方式呈现给大家,使在座师生进一步了解慕课课程的基本情况,对移动互联网与文学教育的关系也得到新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