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新闻

经典之林木 繁生于心间 教授刘勇作“对话经典:人生与文学的双重融合”讲座

作者:文/邓清扬 高烟妮 摄/李长秀 钟勇萍     发布时间:2017-11-01      浏览量:
“三台人文论坛”第59讲:教授刘勇作“对话经典:人生与文学的双重融合”讲座

“三台人文论坛”第59讲:教授刘勇作“对话经典:人生与文学的双重融合”讲座

“三台人文论坛”第59讲:教授刘勇作“对话经典:人生与文学的双重融合”讲座
10月15日晚,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刘勇应邀为人文学院学生作了题为“对话经典:人生与文学的双重融合”的主题讲座。我院现当代文学教师团队出席讲座,陈灵强老师作主持。
此次讲座,刘勇教授根据自己从事文学研究多年的经历,从“何为经典、经典的价值和意义、如何阅读经典”三个方面讲述了有关经典文学的知识,为在场的师生上了一堂独具意义的文学课。对于“何为经典”的问题,刘勇教授通过《悲惨世界》、《战争与和平》等一系列文学经典的概述,表明“经典不是由读者的阅读趋势或奖项的获取与否决定,而是由其内涵的深度、品质决定”,提出“真正的经典是不读而还是经典”的精辟观点,并指出“对于细节和民族特性的把握”是经典文学的一大特点。因此,刘勇教授将经典划分为“永恒性、时代性、永恒与时代兼有”三种类型。关于文学价值方面,他表示,一部经典的作品会对不同时期的人产生不同的影响,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读者在阅读经典作品时也会有不同的人生感悟。最后,刘教授提出要以纯粹的心态来“一个字一个字去读”经典,可以从书的结构、节奏等方面、多角度去探索文字背后所蕴含的庞大的时代背景。同时,要拓展自身生活广度和思想深度,不要急功近利,要寻找现代生活中所缺失的读书真谛。
在随后的研讨会中,刘勇教授根据备考生提出的一些问题给予了详细回复。他建议考研学生要学会和自己的专业课老师多交流,选择合适的学校,并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做好充分准备,不要一味的追求考试技巧。
本次讲座,给予了在场师生一个零距离了解“经典”的宝贵机会,用丰富生动的素材让大家体悟经典的永恒、文学的价值及阅读的必要性。同时,刘教授的讲座也有利于提高人文学子的专业素养,培育浓厚的人文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