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新闻

“三台人文论坛“第74讲:跨越百年 灵魂对话 四川大学周裕锴教授讲“苏轼眼中的杜甫”

作者:文/吴慧 张晨刚 摄/陈阳帆     发布时间:2018-11-18      浏览量:
    “三台人文论坛”第74讲:跨越百年 灵魂对话  四川大学周裕锴教授讲“苏轼眼中的杜甫”
“三台人文论坛”第74讲:跨越百年 灵魂对话  四川大学周裕锴教授讲“苏轼眼中的杜甫”
“三台人文论坛”第74讲:跨越百年 灵魂对话  四川大学周裕锴教授讲“苏轼眼中的杜甫”
 

    11月16日下午,人文学院邀请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周裕锴来校作《苏轼眼中的杜甫——两个伟大灵魂之间的对话》专题学术讲座。人文学院李建军院长主持,人文学院相关师生参加讲座。
    托梦见知音,子瞻遇子美。讲座伊始,周裕锴教授引经据典,指出苏轼与杜甫的对话方式就是苏轼对杜甫诗作的理解。苏轼能深刻理解杜诗所蕴含的意义,他常常通过杜诗表达自己的想法——面临艰难仍不负朝廷的坚定信念;因此他善于化用杜诗并将杜诗的风格融入自己的“集句诗”。苏轼推崇杜甫的忠诚人格,肯定其远大志向,调侃其诗歌人生,同情其不幸遭遇,欣赏杜诗艺术风格的同时,高度评价杜甫的诗坛地位。
    巨笔屠龙手,微官似马曹。苏轼并非盲目地崇拜杜甫,他会批评杜甫对美片面的认识,对杜甫的陋句提出质疑。此外,周教授表示,苏轼对杜甫的评价不仅仅受到北宋诗坛“评”的风气的影响,更是以个性气质、生活道路、艺术趣味和美学眼光等多个角度辩证地看待杜甫。苏轼常常将自己定位为杜甫的知己来评论杜甫,从而让后人看到了两个伟大灵魂的对话。
    李院长总结时表示,苏轼对杜甫的评价可分为两大方面:一方面,他推崇杜甫忠诚、勇立雄志的人格,又同情杜甫不幸的人生;另一方面,他欣赏杜甫创新、伟丽的诗歌艺术风格,却批判他美学上的片面性。通过本次讲座,大家深入了解了苏轼和杜甫,也学习到如何客观、全面地评价前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