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晚,三峡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罗凌应邀来校作关于“绝妙好辞是与非,六祖传法偈之误读与检讨”的学术讲座。人文学院副院长高平主持,人文学院相关师生参加讲座。
讲座伊始,罗凌教授以设问的方式阐释了何为偈、何为六祖,并对宗密所录的六祖传法偈的校勘价值进行讲解,从南北禅宗六祖不同版本的偈子入手,提出对待历史文本应持有怀疑态度,而唯有存疑,方可进步。随后,罗教授从身喻和心喻两方面对六祖偈做了新的翻检讨论。身喻可分为菩提树和明镜台两个喻体,而传法偈的心喻则包含明镜台、菩提树以及净明镜三个方面。他指出,慧能大师的偈现存多个版本,这与后世书写者的策略性书写以及造神现象有关。古时为尊者贵的观念使得禅宗弟子在记录的过程中不断对前人的所言所行进行完善。罗教授表示,从比喻的修辞效果来看,宗密记录的心如净明镜最符合实际。他表示中国的语言形式、文学体式与佛教经典在许多方面都借鉴了佛教经典。从古至今,在后人进行策略性书写的过程中,大量文本的构建使得古代历史层层叠加。因此,他强调对待历史文本应心存疑、细考究。
高平副院长在总结中表示,后人在书写时会将自己的意志灌输到历史事件中,对其进行再加工。对此,他建议同学们培养祛魅的能力,即对待历史保持理性,细心求证。罗凌教授旁征博引,讲座有利于提升同学们的文化素养,拓宽对待历史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