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新闻

学科建设面面观‖人文学院举办第22期“和合学术沙龙”

作者:人文学院     发布时间:2019-04-13      浏览量:

411晚,在人文学院“党员之家”活动室,人文学院、和合文化研究院联合举办了第22期“和合学术沙龙”。本期沙龙讨论吕蒙博士的论文,副院长高平教授主持,朱磊博士担任主评人。

吕蒙博士的论文题为《曹魏何晏砖志拓片辨伪》。他认为该砖志拓片初看似乎价值很大,但多处内容不符合石刻撰写通例,应属伪刻。论文先考释了砖志中的疑难文字,然后根据砖志内容逐条辨伪:志主为三国名士何晏,似有吸引注意力的嫌疑,其暴病而终不符合史实;志主所任的大夫应不承担运粮职责;曹魏屯田制发达,在屯田区运粮似无必要;“金銮”表示“皇宫正殿”,该词产生晚于曹魏;“朔”日前应出现干支;撰文人信息须在文末,应署“名”,而非署“字”;不该用“寄”。吕博士最后推测该拓片作伪时间或为民国,作伪动机是通过突出“司马懿”、“何晏”等名人效应来牟利。

主评人朱磊博士认为论文细节之处还需要调整,应该突出方法论意义,通过对砖志的辨伪,将辨伪的方法、结论推广到其他方面。

与会的其他老师也各自从专业角度提出看法。叶娇认为开头介绍部分应该凝练语言,加上拓片信息介绍;语料调查再广泛一些,比如“搬”字出现要更早;辨伪最好分类,如从语言文字角度、史实角度、名字使用等角度。方金华认为语音材料应再补充,可采用共同的语音体系;推测作伪时间最好划定范围。王健提示要注意查找文献用例。张亚东从文献学意义、考证角度、表述方式等方面提出看法,建议题目改为“文字考释及拓片辨伪”。李国辉提出写作时要注意真价值和假价值,并在论文中明确表示出来。李秀华则表示辨伪的证据要更明确、更有说服力。高平建议本研究可从砖刻的外伤、内伤两个角度展开,文字形体演变、砖刻整体布局、句法用字风格和文体特征等等,都可以成为证据。李建军结合自身研究实践,认为辨伪要从方法论和辨伪目的出发,思考辨伪辨什么、辨伪的目的何在,注意解决似是而非、似非而是、谬种流传的那些问题,提高文章学术价值,并引用张伯伟教授“缺乏实证的通观会流于平庸”的箴言来勉励大家。其他老师就作伪动机、作伪背景、辨伪重点等发表了不少宝贵意见。

吕老师对各位意见深表谢忱,并对之作了回应,决定再加打磨,多思考有价值的研究。

最后高平副院长总结道,做研究首先要确定研究对象是否存在真问题,大问题,这样研究出来的东西才有分量;其次要加强方法论的训练,注意多个学科的融合,打破自己固有的研究模式,尤其是要学会使用大数据等现代技术,走出和先辈不同的学术道路;最后是要预流,关注学界动向,趁年轻多思考一些理论性的问题,为学术做出独特贡献。

本次沙龙参与者有李建军、高平、叶娇、李国辉、李秀华、吕蒙、王慧、卢亚明、张燕、苏畅、方金华、涂丽平、张亚东、池雪丰、王健、樊佳奇、朱磊、程利伟、吕继北、王宏芹、陈锐钢、郝金广等22位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