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新闻

人文学院举办第29期“和合学术沙龙”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与我院老师进行浙东佛教文化遗迹调研座谈

发布时间:2019-10-25      浏览量:

2CB2E


20191021日晚,本学年第3期“和合学术沙龙”(总第29期)在人文学院1楼会议室举行。本期沙龙由院长李建军教授主持,主题是浙东地区佛教文化遗迹调研,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王敏庆、王楠两位研究员与我院老师进行座谈。这是自今年7月中国社科院文学所与临海市社科联、台州学院人文学院共建国情调研临海基地以来,首次派驻学者调研浙东文化。

首先,王敏庆、王楠分别介绍了此次佛教文化遗迹调研的主要意图和过程,与会老师们也简单介绍了自己的基本情况和学术背景。其后,大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内容进行了讨论和交流。

一是台州佛教文化遗迹的地位问题。王敏庆认为以天台宗为代表的台州佛教文化遗迹,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文物保护价值,有些遗迹的保存甚至在全国都是不多见的。王楠也认为,台州佛教遗迹的丰富性令人惊叹,对研究佛教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史料。李建军院长指出,台州不仅是中国天台宗的发源地,而且还是日本、韩国天台宗和日本释教宗派的祖庭,佛教文化遗迹的地位和意义不言而喻。

二是佛教文化的交流问题。孙建强博士就唐朝时期景教的中外交流为切入口,与两位学者讨论了宗教文化的中外交流,并对包括佛教在内的宗教遗存及史料问题提出了意见。涂丽平博士就其研究的基督教领域内发现的基督教与佛教图像重合问题,与两位学者进行了探讨,认为世界宗教之间在各自传播过程中,有一定程度的互相影响以及形式上的借鉴。吴纯、严胜英两位博士也就佛教在中国和东亚地区传播过程中,与当地进行政治、法律、文化的整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三是佛教义理研究与遗迹整理的互动问题。郝金广博士认为,从佛教遗迹整理研究的过程来探讨佛教文化的历史影响与作用,既是佛教义理研究的一个角度,也是义理研究的一种印证。敖英博士就佛教义理与遗迹研究,特别是佛教图像雕像的整理研究,从宗教需要、审美需要的角度与两位学者进行了探讨,并举出了国内外相关实例。

四是台州佛教文化以及地方文化的研究问题。程利伟博士提出了以全球史角度看待台州佛教文献整理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问题,并从台州食姜文化、柑桔与甘蔗等农作物在台州耕作的历史变迁等角度,探讨了台州独特的文化魅力。陈锐钢博士从宗教人类学角度,探讨了佛教文化艺术与台州地方文化变迁的关系。王敏庆也认为这种地方文化的变迁,与佛教文化在图像上的变迁有相当的相似性,颇具研究价值。

五是台州佛教文化遗迹的资源保护与利用问题。王楠认为,台州拥有如此丰富的佛教文化遗迹,建议台州学院借地域优势,加大整理和保护工作的力度,成为浙东佛教文化遗迹保存和整理研究的重镇。

人文学院院长李建军教授结合自身的研究,向两位学者介绍了台州佛教文化遗存的现状,境内具有代表性的寺院及其渊源,著名佛教人物及其主要成就和影响,并结合历史分析了佛教在台州兴起和发展的主要条件。副院长高平教授也就台州佛教遗迹的特点、与东亚佛教遗迹的关系、佛教文化的史料分布等问题与两位学者进行了交流。

参加此次学术沙龙的有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王敏庆、王楠研究员,台州学院人文学院李建军、高平、孙建强、程利伟、柯联民、严胜英、郝金广、敖英、陈锐钢、吴纯、涂丽平等11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