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8日,人文学院第四期青年教师论坛在1307教室举行,论坛由李跃华副院长主持,意义在于帮助青年教师快速适应教学工作,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教师。

我院中学特级教师王针桂老师以《做一名具有专业技术的教师》为题,以自己的求职经历生动诠释了教师职业的五个阶段和作为教师所获得的幸福感。他认为从教是青年教师完成学业后的第二次成长,通过四个方面寄予了青年教师殷切的希望。教学反思是二次成长的关键,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更重要,并以柳宗元《江雪》一诗中的主要意象和情感表达为例,提倡带着问题进行参照和反思。课例研究是二次成长的途径,通过对教学名师支玉恒《只有一个地球的》名课研习,主张教师可以通过合适的引导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学术研讨是二次成长的契机,鼓励青年教师通过积极听取公开课、进行会议发言、勇于成果展示、追随名师等方式助力自我成长。阅读是二次成长的根源,通过不断的阅读扩展自己的视野,并推荐了许多书目供青年教师参考。

我院新进的4名青年教师杜瑶瑶、郝金广、徐旭敏、严胜英分别进行了15到20分钟的讲课或说课。杜瑶瑶博士对《桃花扇》的第七出《却奁》和第四十出《入道》进行了讲解,总结出“国家至上”的主题。郝金广博士以《智者大师的“五时八教”说》为题进行说课,对“五时八教“的具体内容、发展阶段、佛学意义进行了解释。徐旭敏博士以现代文学名著《白鹿原》为例,分析中国迥异于西方的人伦观根源在于宗法制度和乡贤自治。严胜英博士主讲屈原《九歌》《山鬼》两篇的思想感情、艺术特质,突出其巫祭文化的本质。
论坛邀请了4名评委对青年教师的说课或讲课环节进行点评。高平老师认为青年教师们选择讲课或说课的主题具有代表性,教学过程流畅,感情充沛,希望加强时间的把控和对学生接受能力的认知。曾夏凤老师认为青年教师的教学应有强烈的目标意识,明确教学目标,并以“三重境界”为喻说明教学目标作为课程整体支架的作用。王针桂老师希望青年教师在授课的主题、内容、深度上要适度,不要对学生学习能力产生误判,注意学生的接受性,提倡以娓娓道来的上课方式来彰显青年教师的专业功底。李跃华老师认为青年教师们学科素养好,专业基础扎实,教学融入了相应的课程思政元素,希望青年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授课,在学情分析、教学设计、教学互动方面进行必要的教学反思。

李建军院长总结,他强调青年教师在教学上处理好纲与目、文与质、主与次这三层关系,即做到纲举目张的向心式设计、深厚底蕴和精致表达相结合、内容有主次之分,希望青年教师用心打磨优质公开课,不断成长。
论坛上,李跃华副院长还为青年教师解读了《人文学院教学业绩年度考核办法》,让青年教师明确自己的教学业绩考核点,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完成绩点目标,为职称晋升打好基础。陈日红博士、王宏芹博士、孙建强博士也参与了此次青年教师论坛。
人文学院一直致力于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青年教师经历了从学生到教师身份的转变,需要人指点迷津,而青年教师论坛举行的意义便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