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下午,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曹秀玲应邀出席我校德业大讲堂作“言谈互动视角下的汉语言说类话语标记”专题学术讲座。人文学院朱磊老师、黄仙姬老师主持讲座,人文学院各专业学生积极参与听讲。

曹秀玲教授从“汉语本体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两个关键词切入,首先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历史,并着重讲述了何谓对外汉语,及对外汉语的教学对象、教学主题、前景转向、师资需求和人才结构等。接着,曹教授以师范生的角度,从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养结构三方面,对培养学者型汉语国际教师提出了恳切的建议。她表示汉语国际教育的普及不仅需要扎实的汉语言文化基础、较高的外语水平,更要把外语作为第二语言,熟练掌握外语教学的技能以及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最后,曹教授结合自身经历为在场听众答疑解惑,同学们纷纷表示收获满满。

本次讲座为人文学子深入了解对外汉语教育专业搭建了平台,使同学们明晰了汉语本体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的交互。同时,激发了同学们对汉语本体、对外汉语及自身未来就业方向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