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新闻

人文学院举办第44期“和合学术沙龙”:杜瑶瑶博士与屈燕飞博士汇报

发布时间:2021-04-19      浏览量:

4月15日晚,人文学院、和合文化研究院联合举办了本学期第3期(总第44期)“和合学术沙龙”。本期沙龙讨论杜瑶瑶博士的两份项目申报书《元杂剧的社会批判与重建意识研究》《“元曲四大家”经典化研究》,屈燕飞博士的论文《“古文龙虎上经”与〈周易参同契〉关系考》。本次沙龙由我院中文系主任娄欣星博士主持,李建军教授与张天星教授担任主评人,人文学院王慧、池雪丰、王健、王宏芹、苏卢健、潘润,外国语学院王欣超,教师教育学院高艳红、艺术学院李俊等十余位教师参加了此次沙龙,在场旁听的还有人文学院拔尖人才创新班(汉语言文学三台班)的同学们。

杜瑶瑶博士毕业于南开大学,2017年入职台州学院。杜博士提交了两份申报书,《元杂剧的社会批判与重建意识研究》主要基于反封建、反传统的权威观点,提出了元杂剧的社会重建追求,剧作家通过批判奸佞乱政呼吁朝政清明、反映官府失政期待良序回归、揭示道德失范促进道德重建,最后提炼了元杂剧的淑世精神与剧作家的士人品格。《“元曲四大家”经典化研究》围绕“元曲四大家”这一称谓的由来,揭示中国古典曲论的发展演变,通过探索“元曲四大家”成为经典的诸多原因,提炼具有中国特色的古典戏曲理论。

主评人李建军院长围绕杜博士的两个题目,提出了申报项目的四点建议:

1.选题要有时代感,选题应当切合时代的潮流,元杂剧主题研究类的题目显然已过时。

2.论证要有辩证法,元杂剧属于通俗文艺,它的主要功能是娱心,辅以劝惩,而本论题的重心却放在了劝惩上。

3.题目要有新颖度,经典化的题目很容易格式化,我们应当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小及大,建议改为“元曲四大家”经典化与中国古典曲论的演变。

4.分析要有大视野,探讨中国古典曲论的潜台词是世界曲论,应当将中国古典曲论与韩国、日本的曲论进行对比。

陈隆升教授指出,杜博士的两个申报书结构都较为平面化,逻辑性不强,如《元杂剧的社会批判与重建意识研究》应将社会批判意识作为一章,将重建意识作为一章,此外,还建议可试图将主题研究与杂剧文体研究相结合,进行突破。《“元曲四大家”经典化》应将章标题中的四字概括语去掉,揭示其更为复杂的原因。

屈燕飞博士毕业于四川大学,2020年入职台州学院。屈博士提交了《“古文龙虎上经”与〈周易参同契〉关系考》,论文旨在讨论在道教史上重要的两本经典的关系。屈博士认为历史上把今天收录在《道藏》的《古文龙虎上经》误当作《参同契》的祖经,实际上《古文龙虎上经》真正的名称叫《金丹金碧潜通诀》,它不仅不是《参同契》的祖经,相反它是仿照《参同契》的前二十六章(按照《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的章节);另外,历史上有段时间引文冠以“龙虎经”而引文却是出自今本《参同契》的做法,主要集中在唐代,以《日月玄枢论》和阴长生注《周易参同契》为主,不过从他们的记载和引文信息看,不仅他们将今本《参同契》上篇视为徐从事撰写的“古文龙虎上经”的观点是很难有说服力的,同时历史上是否真的存在“古文龙虎上经”也是值得怀疑的。

主评人张天星教授从信、达、用三个维度对屈博士的论文做了全面的点评。主要认为这篇论文在结构安排、逻辑论证、语言表述等方面需要仔细斟酌。比如文章中错别字有点多,语言表述不够简明。与会老师各抒己见,从各个角度提出了对论文的看法。苏卢健博士对文本考证中没有出现版本学和目录学等方面的内容表示疑虑;潘润博士从文献学考证中出现过的某些类似的想象对文中子母关系的认定提出了新的看法;王健博士标出了文中多处异体字、简繁字错误;陈隆升教授认为文章的语言表述应该慎重修改。

1429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