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上午,台州学院人文学院“三台史学”讲坛第25期在腾讯会议线上举行。本次讲座题为“后现实主义与历史真相的再认识”,由杭州师范大学历史学系主任周东华教授主讲,人文学院政史系副主任 张燕老师主持,吸引了近百名校内外师生聆听。
讲座伊始,周老师 以《带胡子的蒙娜丽莎》这幅作品为引,介绍了 后现代主义现象的出现。其 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美,后来在德里达、福柯、利奥塔等人批判现实主义的基础上,形成了后现代主义哲学,而尼采代表的非理性主义哲学是后现代主义的重要源头。
周老师讲到, 从后现代思潮到“后现代史学”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首先,索绪尔提出的“语言是一种符号”理论对史学产生了关键影响,后来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对此进一步发展。另外,年鉴学派也是“后现代史学”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1947年,费尔南·布罗代尔完成的《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是与西方传统史学分道扬镳的标志性作品。过程中 ,周老师 又通过海德•怀特、安克斯密特等人的后现代主义史学思想,详细说明了后现代史学的内容和对历史认识的“解构”,并借助相关书籍分析了后现代主义在历史观念上的变化:强调历史认识主体的作用,打破传统一元化的思维方式,重建历史解释的多元性话语。
最后,周老师讲述了《历史学为什么重要》中的“历史真相”问题,作者林•埃弗里•亨特将历史视为社会稳定的基石,并且指出,因为历史常常处于争讼之中,这些争讼必定由历史真相引起,但历史的真相并不是天然的存在着,它需要我们去探究。周老师从社交媒体的影响、纪念物和历史教科书的问题展开了对历史真相的讨论。
交流提问环节,周老师针对同学们提出的“在近代史研究中,如何把握本土与外来的影响”“德里达提出的将‘时间’引入到对过去的研究中,这个‘时间’指什么”等问题做了详细解答。通过此次讲座,不仅让同学们对后现实 主义有了深刻的认识,而且进一步提升了对历史真相的理解,增长了同学们的历史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