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朱迪斯·巴特勒理论体系涉及黑格尔哲学、法国哲学、女性主义、性别理论、酷儿理论、精神分析理论、伦理学、当代政治批判与犹太哲学等诸多研究领域。本书尝试从“文化政治”的视角廓清巴特勒的基本理论视域,对其主体哲学沉思及其对当代社会特定领域主体命运的文化政治批判进行系统研究。认为,文化权力关系始终是巴特勒思想的重心,使其看似断裂无关的诸多议题形成一个横牵纵连的理论体系:以主体哲学为核心,以述行为运作逻辑,以生命关注为旨归,始终关注与纵深拓展被社会规范与霸权话语所排除、否定、抹杀的边缘性他者,以共建全球人类宜居的家园。为此,本书首先理清“主体”概念在西方哲学史中的发展历程,探讨巴特勒主体哲学思想体系的建构,这构成其文化政治批判实践的深层哲学基础。其次,系统探究文化政治批判体系的逻辑性展开及其生成机制与衍变理路。将巴特勒的文化政治批判概括为性别政治、身体政治、性政治、生命政治、共居政治五个方面,探讨它们在具体社会语境中的内在关联、权力运作及其话语策略。最后,探讨巴特勒在中国的接受与中国社会主义女性主义的跨国生产,并对中国特有的性别理论研究与话语实践进行梳理与审视。
该书由浙江大学出版社于2025年1月出版。

作者简介
王慧,1980年生,河南商丘人,扬州大学文学博士,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博士后,现为台州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文艺理论与审美文化研究,现研究兴趣为性别研究与影视评论。

目录
引论
第一章 主体哲学:文化政治批判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欲望主体:主体哲学的生成语境
第二节 主体的双重性:屈从与反抗
第三节 我是谁:主体哲学的伦理反思
第四节 主体哲学的理论意义及其反思
第二章 性别政治:文化政治批判的介入
第一节 性别政治的生成语境
第二节 性别话语的谱系学批判
第三节 性别述行理论及其反思
第四节 戏仿的颠覆策略及其反思
第三章 身体政治:性别政治批判的延展
第一节 几个基本概念的厘清
第二节 物质性身体的两个谱系
第三节 身体的反抗及其政治意义
第四节 身份认同的政治难题
第四章 性政治:文化政治批判的社会转化
第一节 社会规范的重新审视
第二节 社会权力结构中的性别形式
第三节 “消解”的话语创造策略
第四节 理论的社会转化问题
第五章 生命政治:主体哲学的政治伦理批判
第一节 也以生命的名义:生命权力的重构
第二节 暴力、他者与伦理责任
第三节 他者政治的两个文本
第四节 他者视野的文化批判
第六章 共居政治:主体哲学的重新筹划
第一节 共居:“命运共同体”的新形式
第二节 非暴力:主体与他者的生产性辩证
第三节 谁在惧怕性别:后疫情时代的性别政治
第四节 主体哲学研究的未来
第七章 巴特勒在中国的接受与跨国女性主义
第一节 巴特勒在中国的接受与影响
第二节 文化翻译中的巴特勒与中国的文化政治
第三节 巴特勒与中国性别话语实践的跨国生产
余论 对“批判”的再思考:兼论哲学与政治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