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人物 > 学人 > 正文

学人

秉德无私 可师长兮——夏崇德老师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1-11-18      浏览量:

夏崇德老师身上,自然蕴涵着一种宽容厚道的长者之风。这种气质似乎与生俱来,不需要经过任何的修饰。他总是看到年轻教师身上的亮点,而对他们固有的缺陷报以宽厚的笑容。这使我联想起北大人评蔡元培:“兼容并包”并非蔡元培的“独得之秘”,可只有他学得最像,也用得最好。这就不能不归功于其个人气质。很多人都提到蔡先生性情的宽厚、温润、恬淡、从容,很有主见,但从不咄咄逼人。梁漱溟的说法最精彩:意识到此一需要,而后兼容并包,不免是人为的(伪的);天性上喜欢如此,方是自然的(真的)。有意的兼容并包是可学的,出于性情之自然是不可学的。有意兼容并包,不一定兼容并包的了;惟出于真爱好,而后人家乃乐于为他所包容——这方是真器局,真度量。这也是夏老师人品的写照。

上课时,老师声若洪钟,中气充沛,似乎把全身所有的劲道都迸发出来。80年代,在给我们上鲁迅的《阿Q正传》时,他特地介绍了学术界的前沿成果——林兴宅的《论阿Q的性格系统》:质朴愚昧又圆滑无赖、率真任性又正统卫道、自尊自大又自轻自贱、敏感禁忌又麻木健忘等。在我的印象中,老师教学风格稳健,但学术观念前卫。

夏老师还兼教当代文学,有一次讲新时期艾青诗歌的艺术形式,他向我们介绍,有关的论文在浙江省学术研讨会上发言,得到了专家的认可,言谈之中,可以察觉到一丝学者的欣慰。我们觉得这节课,夏老师阐释精微,有很高的学术含量。

80年代初期,大学的校园里,涌现了各种群众性的社团组织,其中文学社团是其最动人的一幕。我是第一批参加“求真”文学社(即后来的“鹿路”文学社)的成员,那时的“求真”刊名,还是夏老师给题的字,遒劲有力又圆润自如。

夏老师经常给校报撰稿,发表自己对教风学风建设的看法,对老师而言,既需要“身正为范”,将师德作为学人之“魂”,不能经不起诱惑,为人所诟病;又需要“学高为师”,不学习,就会落伍,就会被淘汰,因此要“学会学习”,变“知识人”为“智能人”。

夏老师退休后,仍然保持着心理的年轻态。他在新浪网上开了一个博客,并赋诗云:

开博已有百来天

添加忙碌和失眠

我为博客勤浇灌

就像农民自家田

所见所感写文章

赏心悦目贴图片

自己心里有旨意

只为兴趣和学习

夏老师读了网上的一个作者文章后,给作者写了一则短评:把你的“原创文学”作品都浏览了一遍,觉得写得很好。诗,写得象散文,但有韵味;但更喜欢读你的散文。散文写得有诗意,就是一种散文诗,这样的散文诗,令人想起了50年代的老作家柯蓝的散文诗《朝霞短笛》,在风格上有点相似,独具一格。希望坚持写下去,你会取得成功的。主人回复:谢谢夏老师的关注,我写那些东西都是平时兴之所至,有点贻笑大方,我会更加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