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她初入台院,从此开始包揽人文学院几乎所有的最高荣誉。四年后,她即将毕业,云淡风轻,似乎在时光的隧道中,那一张张奖状并不重要。她说:“大学最开心的,就是做了我需要的事情和有兴趣的事情,这才是最重要的。”
在她的胸腔中,跳动着一颗赤子之心,赤子无畏。前行的路上,她以纯粹的动力,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她叫张玫玫,一直在自己选择的路上风雨无阻。
“我知道自己要干什么”
这个总是微笑的女生是教师技能大赛培训团中的一员。在训练过程中,她逐渐明晰了自己要走的路。她说,“那时候,我就告诉自己,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确定了自己的方向以后,她就开始全力奔跑,从不放缓自己的脚步。现在,她终于如愿以偿。
正所谓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待在培训团的日子里,她坚持高强度的训练。每次两个半小时,打字,做PPT,模拟上课,经常一训练就到了晚上6点半,草草吃过饭以后继续听老师的点评,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授课方式。在魔鬼般的训练中,她的技能逐渐走向成熟。随着经验的积累,她对课堂也有了很多新认识,“我不太赞同老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问一连串的问题,这样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但实际上课堂已经支离破碎了。”
在她看来,要想上好课,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必须要有强大的文本解读能力。为了培养自己的这种能力,她尝试了多种解读的方式。每篇课文拿到手中,她都会以三种身份去阅读,第一次以作者的身份,第二次以读者的身份,第三次以老师的身份,争取从不同的角度解析,找出教学价值点。
正是在学校接受的训练,加上她自身的努力,使她在老师这条道路上走得异常坚定。大三,她来到了台附实习。为了能够深入地挖掘文本,三天时间里,她把《安塞腰鼓》看了三十多遍。每一句话的旁边她都会写上自己的解读。实习前的准备加上她的反复思考,最后,她成功地以“黄土地”为切入口为自己的第一堂课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在笔者惊讶的目光中,她认真地说,“如果我认定了一件事,我就会好好做。”
于她而言,疯狂的训练也好,文本解读的探索也罢,都不会是沉重的负担。在通往教师的道路上,她收获的是满满的快乐和幸福。
“既然选择了,就要尽最大的努力”
怀揣着这颗赤子之心,张玫玫在辩论的道路上同样追寻地坚定,追寻地热烈,追寻地纯粹。
参加辩论,本是一个无心之举,她告诉笔者,“刚开始只是觉得好玩儿,深入以后才渐渐喜欢上了辩论。”但正是这一次偶然,成就了她光辉的辩手生涯。在“我的价值观”辩论赛中,她初露锋芒;在台州市第七届大学生辩论赛中,她荣获“突出辩手”;因而她被称作“黄金四辨”。
“辩论是我大学里挺认真干的一件事,但我没有想过一定要赢,事实上,我总是做最差的打算,但是我会尽最大的努力来完成它”,谈到辩论,她的眉眼间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每次,辩论的号角一吹响,她的“战斗”模式也相应启动了:查资料、模拟比赛、集合讨论,和队友们没日没夜泡在一起总结新观点,每天都到十点半才回寝,好不容易躺到床上了,眼睛也合拢了,脑子里想的却还是辩论的事情。在辩论队中,她领悟到了“用事实说话”的重要性,为此她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搜集各种资料,为自己奠定了雄辩的基础,并形成了独特的辩风。“我想找到别人找不到的东西,我坚信事实和证据是言说的底线,所谓唯价值可辩,我认为更多的是找不到事实的推诿。”
唯一让人“烦恼”的是“辩论后遗症”。“参加辩论以后,说话会不自觉地带上一股辩论味儿,室友说我一开口就像在打比赛。”谈到这段经历,张玫玫不禁笑了起来。这小小的后遗症,于她,其实也是种享受。
“这是我选的路,我不后悔”
采访快结束的时候,张玫玫告诉笔者,“我从未后悔过来到台州学院,相反,这是我做过的最对的选择。这个地方为我提供了很多珍贵的平台,在这里,任何有理想和情怀的人都能展现自我。”大学四年,她一直踏实地行走着,留下过泪水,洒下过汗水,但从未遗憾。
因为喜欢,她不问结果地倾心付出;因为执着,她选择全力以赴地投入。通往成功的路有千百条,风景各异,相同的是路上的人都在以一颗赤子之心毅然前行。
的确,所有的事,起点和结局都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全身心地投入,赤子般地追求,我们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张玫玫正是以这样的信念实践着大学四年生活,并走得越来越远。纯粹如她,坚韧如她,从这里起航后,她必会进入更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