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学术活动  >  正文

学术活动

尼泊尔特里布文大学雷格米教授作中尼文化交流讲座

发布时间:2025-11-03 点击数量:

11月1日晚,尼泊尔特里布文大学教授、尼中社会关系研究院院长巴尔穆昆达·雷格米应邀云端开讲,以“友好关系:尼泊尔和中国的文化交流与互鉴”为主题,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线上讲座。本次讲座由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李建军主持。

巴尔穆昆达·雷格米教授作讲座

讲座中,雷格米教授从历史渊源、民族迁徙、语言流变、宗教传播及日常生活等多个角度,系统梳理了中尼两国绵延千载的文化交流画卷。他谈到,尼泊尔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吉拉特人”被认为源自中国迁徙,其历法体系与中国黄河长江文明几乎同频共振,拥有约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物质文化交流方面,菠菜等作物在唐代由尼泊尔作为贡品传入中国,而中国的茶叶、白菜、鞭炮、荔枝等物产及相关习俗也陆续传入尼泊尔,并在语言与使用方式上演化出富有本地特色的表达。

巴尔穆昆达·雷格米教授

在宗教文化层面,雷格米教授特别指出,佛教作为连接两国的重要精神纽带,发源于尼泊尔蓝毗尼,传入中国后与道家、儒家思想深度融合,孕育出独具韵味的中国佛教文化。他还以拉萨大昭寺、北京妙应寺白塔为例,强调这些标志性建筑均有尼泊尔工匠参与建造,成为两国艺术交融与信仰共鸣的生动见证。在互动环节,雷格米教授就尼泊尔青年对中国的认知途径、中尼青年交流等话题进行了深入回应。他表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与两国人员往来日益密切,越来越多尼泊尔年轻人通过社交媒体、中国商品、旅游及教育合作等方式了解中国,学习中文的热情不断升温。

此次讲座雷格米教授深入浅出、娓娓道来的讲述,不仅增进了师生对尼泊尔文化的理解,也为未来中尼学术合作与青年互动奠定了良好基础。未来,学校将持续推动中尼两国在教育和文化领域的深度对话,携手促进文明互鉴、民心相通。

文:周嘉语 陈雅晴/图:施瑶/审核:罗争鸣、陈隆升/责任编辑:王进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