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晚,浙大城市学院人文学院学术副院长、历史系主任仝相卿教授应人文学院邀请,在1101教室为师生带来一场题为“从出土宋代新材料谈历史研究的基本素养”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台州学院特聘教授、人文学院历史系主任张呈忠主持。

仝相卿教授作学术讲座
讲座伊始,仝相卿教授以一句风趣的“我可能一生都不能从墓坑里爬出来”巧妙引入主题,表达了对宋代墓志演剧前景的审慎态度,进而引导同学们深入思考历史研究所需的基本素养。仝教授剖析了宋代墓志研究的现状,并介绍了学界对出土墓志的常规研究方法。随后,他从传世墓志与出土墓志的差异出发,提出关键疑问:为何要重视出土新材料?为何会出现一人拥有两份墓志的情况?为解答这些问题,仝教授以王安石父亲王益的墓志为例,生动阐释了墓志撰写的一般流程及其可能出现的变数,重现了王益墓志的撰制过程,展现出历史人物在特定时空背景下面临的局限与抉择,使同学们对墓志材料的史料价值有了更为立体的理解。
在总结历史研究方法时,仝教授强调,材料本身并无新旧之分,关键在于研究者的眼光与识见。他提醒同学们,从事历史研究应当精读原始文献、深入思考,善于在基础材料中发现真问题,并培养“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治学精神。

参与讲座的师生
互动环节中,仝教授与同学们围绕历史研究展开深入交流,现场气氛活跃,同学们踊跃提问。最后,他鼓励大家在现阶段广泛阅读,拓宽知识视野,为今后从事历史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本次讲座不仅为历史专业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学术指引,也进一步提升了同学们的史料解读与运用能力。期待同学们能沉潜于心、深耕史料,成长为严谨而有温度的历史思考者,为人类文明的叙事理清脉络、赋予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