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下午,山东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特聘教授、东方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时卫国先生应人文学院邀请,在1102教室作题为“汉语度量共显探微——过度与少量共现构式”的学术讲座。讲座由人文学院中文系副主任朱磊主持,学院师生代表到场聆听学习。

时卫国教授做讲座
讲座伊始,时卫国教授结合自身留日任教经历,抛出“母语使我自豪”的核心观点。他谈到,部分语言可通过助词弥补语序缺陷,而汉语表达需依托严密逻辑构建,容不得丝毫差错。以“非常特别”“十分有点”等新兴语言现象为切入点,他深入剖析语言演变与社会认知深化的紧密关联,为后续核心内容讲解奠定基础。
在核心学术分享环节中,时卫国教授系统梳理了现代汉语度量共现的两大核心构式。其中,同侧共现是程度副词与量性成分的直接叠加,如“稍微有点”“过于有些”,体现社会普遍认知标准;异侧共现则通过“少量+过度”的组合实现委婉表达,如“有点太”“有些过于”,凸显个人主观评价。他进一步以辩证思维阐释“度”与“量”的差异:形容词所描述的性质、状态属“度”,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属“量”,二者虽有明确区分,但存在特殊情形,共同构成完整的词性体系。
谈及汉语的独特性,时卫国以“我打你”与“你打我”这一简单例子,指出汉语仅靠语序即可区分语义的特点,正是其独特优势所在。他驳斥了“汉字落后论”,强调简体字改革与文化传承并行不悖,“汉语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及古典文学阅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向时卫国教授提问的学生
互动问答环节,针对学生提出的“构式分类是否过于繁琐”的疑问,时卫国教授回应道:“学术研究需‘致广大而尽细微’,分类的目的是揭示语言规律,而非束缚表达。”他鼓励青年学者要“多语言对比、多田野调查”,在实证研究中探索语言的深层奥秘。
讲座尾声,时卫国教授总结指出,度量共现构式在当代具有重要意义,“‘有点太精彩’不仅是一次委婉的表达,更是文明的一种新形态”。
此次讲座内容详实、见解深刻,不仅帮助师生厘清了现代汉语语法创新的核心逻辑,深化了对语言专业知识的理解,更揭示了语言与社会的动态互动关系,为在场师生的学术研究与学习实践带来了重要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