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机构设置
现任领导
党建工作
教工党建
学生党建
师资队伍
教授名录
博士名录
教师名录
教学团队
人才培养
本科生教学
教学建设
科学研究
研究机构
学科建设
学术活动
学生工作
学工在线
下载专区
下载专区
最多跑一次
最多跑一次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工在线
> 正文
学工在线
“此恨绵绵无绝期”——“联合文学课堂”第十讲:王安忆《长恨歌》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6-05-25
浏览量:
5月24日晚,联合文学课堂第二期第十讲在广文书苑开讲。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科研团队负责人陈灵强博士和文艺学教学科研团队负责人李涛博士担任主讲人,与同学们就王安忆的《王恨歌》展开讨论。
此次课堂以同学发问始,“为什么把书名取为《长恨歌》?”、“王安忆的《长恨歌》和白居易的《长恨歌》有什么关系?”、“怎么理解《长恨歌》的‘恨’字?”、“书中的男性人物为何没有确切的名字?”,在座同学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
两位老师一一对问题给出答复。李老师指出两部作品虽然书名相同,但两者的写作角度截然不同。“一个是当代女作家,一个是古代男诗人,两人的切入点是完全不同的,但他们共同抒写了人生的、社会的、不由自主的悲剧。”陈老师则从小说的叙述空间构建和叙述节奏等方面解答了同学的疑问。他还提醒大家要关注书中表现出来的强烈且自觉的女性意识。“她认为男人的本质是一样的,因此她就将书中的男性角色符号化了。”李老师作了补充,并概括总结了《长恨歌》写作的叙述节奏慢的原因。他特别强调对文本的理解一定要跳出非此即彼的框架,勇于寻找第三种甚至第四种方向。因此,他还建议大家从政治学的角度分析小说,讨论王琦瑶“生长在旧时代,死在新时代”的原因。
此次联合文学课堂,师生通过对《长恨歌》一书的解读,体会了王安忆的女性写作手法,探讨了人生和命运的多变。同学们更是学到了对文本解读的方法,从而能举一反三作用于其他作品,收获颇多。
上一条:
“书山仰止”系列活动之四十——上善若水,与道共勉
下一条:
校园篮联落下帷幕 人文学院完美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