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媒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新闻传播者的素养要求愈发提高。4月29日至5月16日,2023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开展了为期两周的《新闻技能实训》实践周活动。本次实践周以“深化理论、强化实践”为核心,通过集中讲座、分组实训、现场报道及新闻直播等形式,全面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在业界专家与学院教师的联合指导下,顺利完成实践整体流程,亮点频出。
动员启航:理论奠基,明确方向
4月29日,实训动员会暨首场讲座《AI赋能背景下融合新闻的未来指向》拉开了实践周序幕。陈日红老师详细解读实训安排,强调新闻人的责任与技能要求,并针对不同班级制定分组计划。随后的两周内,学生通过分组讨论、选题策划、现场报道及材料整理等环节,系统完成了新闻采编全流程实践。
专题讲座:业界引领,启迪思维
5月6日,王遇新老师以《新闻专访的采写》为题,围绕“选题单规范填写”与“考核方案简介”展开指导。他结合实例,如利奇马登陆浙江临海紫阳街的现场报道、“今日俄罗斯”战场报道等,对如何进行现场报道以及新闻专访进行了详细解析,并强调“选题需立足社会关切,采访需注重逻辑性与人文关怀”。该讲座为后续分组实践的选题申报与采访任务执行提供了清晰的行动框架,学生表示“掌握了从线索到落地的系统方法论”。
5月8日,台州市新闻传媒中心评论员陈飞鹏以《融媒体时代,如何写出“好看”的评论》为题,从理论与实践双维度剖析新闻评论的创作要领。他指出,新闻评论需“立足真实、贴近大众、传递温度”,并通过案例分析强调选题立意与论证表达的重要性。学生纷纷表示,讲座为评论写作提供了清晰的方向,深化了对“新闻评论是媒体之魂”的理解。
5月9日,临海市新闻传媒集团广播电视中心记者孙之清给大家带来了《媒体人生存实录——那些课本没教的知识》讲座,在媒体工作经验分享中,孙之清以记者杨川源的作品为例,强调了信念与个人品质的重要性。在讲座的最后,孙之清说道,“传媒行业的魅力,不在于它有多光鲜,而在于它能让平凡的故事发光,让沉默的声音被听见”。这句话无疑是媒体工作者从事新闻工作的生动注脚,令在座的同学深有感触。
5月14日,台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党委委员林远锦在《突围:关于台州新闻传媒集团经营转型的几点冷思考》讲座中,以“一体双翼”战略为框架,解析行业生存现状与转型路径。通过对比浙江省内各梯队城市的传媒经营模式,他提出“坚守本业、拓展智慧产业、绑定政府资源”等破局策略,为未来媒体人应对行业变革提供了宝贵参考。
实践锤炼:采写直播,全程实战
实训期间,学生分组完成新闻线索挖掘、选题申报、现场报道及专访直播等任务。旨在通过五项核心实践环节——新闻选题策划、现场报道、新闻专访、新闻采写以及新闻推送,强化学生对新闻全过程的认知,更好地践行新闻内容生产的原则和要求。
5月13日,23网新专业全体同学在融媒体虚拟实训室进行了新闻专访直播考核,与远道而来的采访嘉宾就选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充分考验团队协作与临场应变能力。此外,学生通过拍摄短新闻视频、撰写文字报道及整理素材,提交涵盖选题单、试卷、音视频作品等多项考核材料,全面展示实践成果。
以真实任务形式与学生实践需求对接,注重对新闻真实环境的建构。通过真实的新闻工作环境,让学生掌握新闻采编、采写、录制、剪辑等一体化实践技能,促进学生关键核心能力的实战转化。
行业对话:校企联动,共育人才
5月16日,实践周收官日迎来重磅活动——“我与望潮APP面对面”媒体行业交流会。台州市新闻传媒中心总编辑黄保才、新媒体数字编辑部主任黄元杰率团队,临海市新闻传媒集团全媒体中心副主任牟再携采编骨干,与人文学院师生展开深度对话。

黄元杰以《望山海、立潮头——台州传媒和望潮客户端的前世今生》为题,强调“优质新闻内容始终依赖专业人才生产”,鼓励学生坚守新闻真实性与专业性。台州市新闻传媒中心编辑符薇薇以“新媒体人的一天”为切入点,展现采访、策划、剪辑等多元技能的重要性,并呼吁“终身学习才能适应行业变革”。记者李奔分享新疆驻点经历时直言:“新闻的生命力在现场,只有深入基层才能捕捉鲜活故事。”编辑管勤亚结合自身转型经历,提出“新闻人需成为杂家,在实践中掌握新技术”,其融合H5、VR的创新报道案例令学生深受启发。

互动环节中,针对学生关于“选题挖掘”的困惑,符薇薇以退休阿姨环球旅行的报道为例,解析如何通过细节挖掘与社会情绪结合打造爆款选题。总编辑黄保才则以自身从业经历勉励学生:“新闻人要在实践中学会游泳,保持敏锐与独立思考。”


以实践铸就专业底色,本次实践周不仅强化了学生的新闻采编技能,更通过业界专家的深度分享,拓宽了其对媒体行业生态的认知。学院考核小组表示,活动充分体现了“以践促学、以练促用”的教学理念,为培养适应融媒体时代的高素质新闻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将继续深化校企合作,推动理论教学与行业实践深度融合,助力学生在传媒浪潮中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