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青春的热忱与教育的初心,7月9日至7月12日,台州学院人文学院“拾光伴学”实践队走进吉利社区祥生·江山府,开展暑期伴学活动。
动员部署,整装待发
7月9日,“拾光伴学”实践队成员们齐聚1303教室,开展了动员大会。会上,实践队指导老师叶凡除了强调安全第一的活动准则外,还鼓励队员以热忱之心陪伴社区孩子;实践队队长尤奕能则为本次实践活动进行了整体部署;成员们明确了任务分工。

实践队在动员会上的合影
初入社区,暖意启程
7月10日上午,在叶凡老师的带领下,实践队成员们抵达吉利社区祥生·江山府。简单的开班仪式后,实践队成员们迅速转变角色,以“小老师”和“大朋友”的双重姿态融入孩子们的群体。
在明媚的晨光里,成员们围坐成圈,耐心地为孩子们讲解习题、排忧解难。午后,社区的活动室瞬间变身欢乐场,跳棋、围棋、趣味拼图轮番上阵,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也在游戏中锻炼了思维和协作能力。

实践队成员辅导社区孩子作业
红色浸润,放飞梦想
7月11日下午,实践队成员为孩子们准备了别开生面的“两弹一星”主题宣讲。当宣讲台的幕布缓缓拉开,成员们以钱学森乘坐“克利夫兰总统号”归国的故事为引,讲述着他在1955年冲破阻挠,携报国之心踏上归途的动人故事。科学家们攻坚克难的奋斗史诗被真切地讲述着,孩子们眼中闪烁着惊叹与向往。
宣讲环节结束后,实践队成员们准备了纸张和水彩笔,鼓励孩子们自由创作、尽情描绘航天梦想:七彩尾焰的火箭、载着卡通动物的航天器、写着“中国航天”的稚嫩笔迹……当展示墙被一幅幅作品贴满,仿佛成了一片璀璨星空,爱国情怀与科学憧憬定格成了最纯真的模样。

“两弹一星”宣讲活动合影
笔墨传情,文脉延续
7月12日的活动时间里,成员们带领着孩子们开启了一场穿越千年的汉字文化之旅。当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被娓娓道来;当甲骨文的质朴、金文的厚重、楷书的端庄呈现在屏幕上;当成员示范着执笔姿势与笔画顺序,孩子们无一不全神贯注地听着。
“老师,这个圆圆的太阳图案真有趣!”讲解时,一个小男孩兴奋地指着甲骨文的“日”字说道。孩子们稚嫩地传达出对汉字本真的理解,实践队成员们也在师生互动中被这份纯粹的感知力深深触动。

实践队成员讲授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吉利社区的窗棂记下了太多温暖瞬间:紧握铅笔的小手、凝视火箭图的眼眸、临摹汉字时的专注……这些片段串联起实践队的初心,也让“陪伴”二字有了更厚重的分量。未来,实践队成员们将持续深耕社会实践,让青春力量扎根社区土壤,用爱与知识编织更多温暖的成长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