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新闻

颜翔林《想像与思辨的互渗——文学与哲学关系之阐释》出版

作者:人文学院     发布时间:2024-04-03      浏览量:

E152


近日,颜翔林教授的专著《想像与思辨的互渗——文学与哲学关系之阐释》在国家级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颜翔林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文学与哲学关系之宏观研究》的结题成果。

颜翔林(1957-)江苏淮安人。文学博士,哲学博士后,博士生导师。现为台州学院人文学院特聘教授,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浙江省美学学会副会长。在人民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专著《怀疑论美学》《死亡美学》《庄子怀疑论美学》《后形而上学美学》《历史与美学的对话》《当代神话》《楚辞美论》《当代美学教程》《审美范畴》《论两宋词话》《想象与思辨的互渗》等,美学随笔集《面对青山》和诗集《湖畔集》。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学术月刊》等刊物发表一百五十余篇论文。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教育部课题多项。

“诗与哲学之争”乃自柏拉图肇始之西方美学经典性论题,而文学与哲学之一体化则为中国文化特质之一。

本书系统而深入探究文学与哲学关系,对“文学与哲学之关系”论题进行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理论诠释,在从语言学视角探究文学与哲学的同一性前提下,继而从文化人类学“人是目的”命题深入地诠释两者的本质性关联。本书借鉴现象学、阐释学、符号学、神话学等观念与方法,创立与论证“文学文本的哲学性、哲学文本的文学性”,“典型文本、交叉文本、混合文本”,“双身份写作、单身份写作、偏身份写作”等观点和范畴,寻求对文学与哲学既有同一性又有差异性的辩证解析。本书追求美学阐释与文本分析相互印证的学术目标,对部分中西经典文本予以细读,时有精彩领悟与审美发现。思辨与文采交融,肌理绵密辅佐诗性表述,彰显独特之美学风格。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人类文化的基石

第一节  语言符号与意识形态

第二节  文学、哲学的历史渊源

第三节  成熟、差异与互渗

第二章  人是目的:“文学与哲学”的本体论与生存论之关联

第一节  本体论和生存论

第二节  主体之精神结构

第三节  悲剧意识

第三章  何为文学性与哲学性?

第一节  文学性的一般界定

第二节  文学性的具体规定

第三节  哲学性的一般界定

第四节  哲学性的具体规定

第四章  文学文本的哲学性

第一节  提问与回答

第二节  生存与死亡

第三节  反思与批判

第四节  历史感与历史理性

第五章  哲学文本的文学性

第一节  审美特性和感性意象

第二节  对话、叙事和抒情

第三节  想像力和诗意情怀

第四节  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

第六章  三类文本探究

第一节  “典型文本”之美学探究

第二节  “交叉文本”之美学阐释

第三节  “混合文本”之美学分析

第七章  身份写作

第一节  “双身份写作”

第二节  “单身份写作”

第三节  “偏身份写作”

第八章 中国文学与哲学关系之经典文本分析

第一节  寓言与对话

第二节  诗歌与哲学的完美融合

第三节  道统信仰与古文复兴

第九章 西方文学与哲学关系之经典文本分析

第一节  哲学与戏剧

第二节  浮士德的赌约

第三节  偶像的黄昏


第十章  哲学思潮和文学方法的交互性

第一节  西方哲学思潮对文学创作之影响

第二节  华夏哲学思潮对文学创作之影响

第三节  文学方法对哲学文本写作之影响


结语:意识形态的永恒挚友

后记:童年月色


文:王进利/图:王进利/审核:陈隆升/责任编辑:王进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