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新闻

著名语言学家沈国威教授作“近代启蒙与现代汉语”讲座

发布时间:2024-04-15      浏览量:

4月12日,日本关西大学名誉教授、浙江工商大学东亚研究院日本研究中心特聘教授沈国威先生莅临人文学院,在1105教室作“近代启蒙与现代汉语”学术讲座。中文系主任王健副教授主持讲座,校人文社科处处长高平教授、学院李国辉教授、学科办主任屈燕飞副教授及部分师生到场聆听。

讲座伊始,沈国威教授向同学们介绍了什么是“启蒙”。他从《辞源》出发,解释“启蒙”谓幼童开始识字读书,多用于书名。接着,他提出“中国什么时候开始启蒙”这一问题,介绍马礼逊与英华书院对中国近代启蒙的推动与影响,带领同学们走进近代启蒙的历史。

从“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系列启蒙读物到《智环启蒙塾课初步》,沈国威教授跳出传统“启蒙”视野局限,指出“三百千”是启蒙经久不衰的教材,私塾是实施的空间。而《智环启蒙塾课初步》与之不同,内容广泛涉及19世纪西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将科学知识纳入启蒙系统,迈出了帮助幼童获取近代知识的第一步,可谓近代启蒙第一书。

在看到《智环启蒙》进步性的同时,沈国威教授强调其反映出的问题,即汉语还没有为新知识的叙述做好准备,并由此引发从概念到词的需要,引出启蒙对科学叙事的呼唤。他向同学们阐释了科学叙事的概念及其应具备的要素,包括空间、内容、对象、语言和媒介。

在科学叙事的背景下,现代汉语的新特点应运而生。沈国威教授点明现代汉语两大显著的新特点包括言文一致与从单字到复词。他详细说明了言文一致的语言条件,并指出辞典和语法书的重要性大增。此外,他就两种不同的情况分述观点,解释现代汉语词汇的单双相同二字词原则。沈国威教授鼓励同学们除了日常学习,也应关注学界新动向,将眼光放长远。

在师生问答环节,他向同学们详述了他对于“网络新词进入汉语体系”的看法,提倡语言追求美与多样性。而这一现象也离不开教育的发展,他借用孔子的名言,落脚于两个关键词“行远”与“辞达”,从“网络新词进入汉语体系”这一现象延伸到语文能力的提升问题。

最后,王健老师为本场讲座作结,她简略梳理了讲座脉络,感谢沈国威教授为师生们开阔视野。本次讲座从语言的角度切入,讨论了东亚近代启蒙赖以成立的词语基础的形成问题,拓展了同学们对近代启蒙与现代汉语关系的理解,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现代汉语》等相关课程。

讲座后,沈教授与人文学院教师代表座谈,对汉语发展规律、近代汉语启蒙等问题进行了交流,校人文社科处处长高平教授、人文学院学科办主任屈燕飞副教授、人文学院李国辉教授、王健副教授出席座谈会。


沈国威教授简介:

沈国威,男,辽宁人,著名语言学家,日本关西大学名誉教授、浙江工商大学东亚研究院日本研究中心特聘教授。研究方向为词汇学、中日词汇比较研究、汉语词汇教学法、中日近代词汇交流史,著有《近代中日词汇交流研究》《新语往还:中日近代语言交涉史》《汉语近代二字词研究:语言接触与汉语的近代演化》《一名之立 旬月踟蹰:严复译词研究》《科学》(学衡尔雅文库)等。


文:颜欣奕、陈金凤/图:王梓诺/审核:陈隆升/责任编辑:王进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