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人物 > 学人 > 正文

学人

师者| 精耕细作 深入专注:屈燕飞博士的科研之路

发布时间:2021-03-16      浏览量:

以质朴踏实的心态专攻学术研究,以修德立人的心态教书育人,以悠然洒脱的情怀面对生活。他就是人文学院的屈燕飞博士。其主持的《<周易参同契>文献类辑与考释》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屈燕飞,1987年生,陕西神木人,民进会员,获四川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目前主要从事于中国哲学、道教养生文化方面的研究。曾主持国家级、教育部课题2项,合作出版专著4部,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曾在西华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思政系工作3年,从事思政系哲学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目前为台州学院人文学院专任教师。

在求学的道路上,屈燕飞博士曾困惑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并由此走上了探索哲学世界的道路。他在攻读博士学位时便专注于《周易》、道教的研究,至今已近十年,在此之间他完成了科研基础的积累。

读博时期,屈老师的博士生导师便是研究《周易》、道教方面的专家,经此契机,屈老师打开了道教哲学研究的视域。其中,《周易参同契》作为道家的经典著作,更是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他的博士论文便以《周易参同契》为对象,试图探讨围绕着这本经典的真伪、作者、文本等诸文献问题,以新的研究方法和新的材料做较为深入、系统的新拓展。博士毕业后,屈老师以此为根本,不断修改、完善,加以润色,耗时近6年,最终修改、增添近20万余字,成功申请了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当初精细地研读作品为屈博士取得如今的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周易参同契》哲学思想博大精深,而其关涉的道教哲学思想史又错综复杂对道教影响深远,屈博士通过其文献的深入研究,为后续探究哲学思想研究的工作展开提供了帮助。

屈燕飞博士钟情于探索哲学的广博思想,沉浸于波澜壮阔的哲学世界,不断地探寻其中的精深奥秘。而学术研究是困难重重的。他专注《周易参同契》文献学方面的研究,其中最大的问题是作品的时间跨度大,并且干扰信息众多,从而导致文献的真伪难以辨别。

面对这样深奥且繁琐的课题,屈博士秉持着对古文献及哲学思想的满腔热爱和浓厚的兴趣,用时用心、细致专注地坚持着自己的学术研究。“没有什么特别的方式,就是要花时间下苦功夫,要心甘情愿坐冷板凳”,当问及科研方法时,屈博士如是说道。他谈到科研者需具备一定的天赋和后天充分的努力及热情,还要拥有稳定、耐心的心态。而他说自己属于后者。“热情和使命感能使我们不断挖掘课题背后蕴藏的知识,日积月累地丰富自己的学识和阅历。”屈博士表示经过这次研究的用心耕耘,他的研究心态变得更加细致、认真、耐心,对于具体的学术研究,如考据学等也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为以后的学术研究奠定了新的基础。同时,他收获了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信心,这使他感受到了被认可的喜悦,并且增强了完成后续工作的信心。

科研之路任重而道远。取得如上成就的屈老师并不止步于此,对于未来的的研究,他早已有所计划。屈老师表示将会坚持心中所热爱的哲学,在学术科研上保持干劲,继续努力。他透露近期的科研规划是完善2019年的教育部项目,按时保质地完成国家后期资助项目,而远景规划则是准备去上海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后,并在博士后期间开拓新的研究方向及领域,深入拓展自身对于哲学思想的理解与领会。钟情于畅游在哲学思潮中的屈燕飞博士将永怀热爱,攻克难题,在科研之途坚毅前行。

屈博士鼓励向往科研的同学们大量地、深入地阅读著作来扩展自身的知识广度及深度。在选择阅读对象时不应仅局限于本专业的书籍,更应广泛涉猎跨学科知识,多角度地看待问题,不断开拓新视野。同时他强调学生应该学会思考地阅读,对书中的内容多反思、多质疑,敢于提出问题,如此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开拓思维,激发创新。注重学科间的交互并进、融会贯通,懂得多角度的审视研究对于现代学者的重要性。

屈博士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习生活中精耕细作,扎实巩固专业基础,深入完善学业课程,心怀热忱,努力坚持自己热爱的事业,祝愿同学们能学有所成,在自己热爱的领域收获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