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新闻

新闻类专业技能考核周系列报道一 新闻演播厅真刀实枪演练采访技能

作者:严谊梅 郑艳旭     发布时间:2017-04-28      浏览量:
新闻类专业技能考核周系列报道一 新闻演播厅真刀实枪演练采访技能
新闻类专业技能考核周系列报道一 新闻演播厅真刀实枪演练采访技能
  4月27、28日上午,15中文同学齐聚艺术楼,演播厅座无虚席。人文学院党支部副书记、人文学院辅导员、拉丁队指导老师、图书馆馆长、校园保洁阿姨等嘉宾逐一被请上演播台参与新闻访谈,两天时间内完成了27组新闻访谈。
  这是为期两周的中文专业大二学生新闻业务考核的一个环节。在4月24日的动员会上,郑友霄书记在动员会上强调了要有效地实施这次新闻业务考核,积极响应罗华院长对“加强中文非师范专业学生技能的培养”的观点。鼓励大家走出校园积极参与实践,并预祝大家在此次考核中有所收获。新闻采编任课教师王遇新介绍了此次考核的总体流程。他解释道:“此次实训,就是要求所有同学把自己当成准记者,按照新闻采编的流程,从新闻选题策划到新闻访谈,再到新闻稿写作以及最后的新闻专题编辑,全部流程走一遍。让同学们在真实情境下感受新闻工作的特点。”王遇新老师还做了题为“新闻访谈的操作”的指导讲座,并主持召开了新闻选题会,点评分析同学们递交的新闻选题。
  这次的新闻访谈实训,同学们充分发挥自身的选题策划和执行能力,邀请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嘉宾参与访谈。如朱冰霞小组就“台州学院2017招生宣传片”的选题,邀请到了人文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吴世永教授和宣传片导演杨秀要同学。在准记者朱冰霞的访谈中,吴世永书记向我们说明了有关这次的招生指南,在朱冰霞同学的追问下,老师又解答了关于新生奖学金设立的原因和目的。为更深切入宣传片,朱记者向杨秀要同学问到宣传片的拍摄主题,选景以及主要演员的挑选,现场记者英气逼人,嘉宾也是侃侃而谈。再如刘科迪小组关于台州学院新图书馆建设情况的访谈,她们邀请到图书馆王馆长。王馆长热情地向我们介绍了我校椒江校区新建立的图书馆的概貌,新馆较之旧馆吸取了同学们的建议,在各个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进,在开放性方面尤其有了较大的改善,王馆长还带来了新馆的设计图册向我们展示。又如王天正组邀请人文学院辅导员张宗岩老师参与校园电动车超载现象及事故的访谈,张宗岩老师用生活中的常见的例子逗乐了现场,也引发了同学们的深思。王记者对许多问题穷追不舍,张老师解答得有条有理,现场气氛活跃。还有王静组对校拉丁舞队王老师的访谈,为什么会有从零的开始到现在的成绩?答曰:不停的训练,艰苦的训练。沈萍组带我们领略了人文学院单仁慰老师的私人藏书阁的典雅风采。
  这次同学们的新闻访谈选题涉及的内容很多,大家充分利用自己的准记者身份,对校园以及周边生活环境中的许多新闻现象发起了采访。其中有关于教科方面的,如天台山文化研究院的选题,张记者的访谈嘉宾是人文学院高平教授。高教授向我们谈起了唐诗之路的重要路段即钱塘江——天台山,就天台山文化研究向我们展示天台山文化的强大。有关民生方面的选题,大多贴近我们校园生生活的。简单列举几个:校医务室该何去何从?学校保洁人员的工作情况、大学生家教打水,为何一场空?希望爱心社的志愿者活动、食堂的后勤、寝室的借纱窗问题等,其中访谈嘉宾大多是亲身经历过这这些事件的学生,记者们频频发问,追问,嘉宾就实际经验解答,现场唇枪舌战,诸多现实问题一一显露,让人感慨。其中关于对学校保洁人员工作的访谈,记者邀请到校园保洁工颜阿姨,记者心细体贴,发问温柔却不失严谨,颜阿姨的回答也让人触目惊心。任何职业都应该被尊重,这是她们这次访谈教给同学们的道理。
  由于同学们是第一次接触新闻类访谈,过程多有瑕疵。在第一天的访谈结束后,王遇新老师点评道,同学们的访谈经验还有所不足,访谈较为机械,缺乏互动性,未形成真正的交流,访谈的精神尚未形成,缺乏思想的火花的碰撞。大家汲取经验教训,在第二天的访谈中明显准备的更加充分。经历了为期两天的新闻访谈实训与观摩,王遇新老师在最后总结道:访谈就像是写一篇文章,要有它的主题,有较好的结构,有特色的语言,而这些都需要新闻访谈的主持人进行掌握。大家在这两天的新闻访谈中也对新闻访谈有了一定的了解与掌握,对新闻访谈的精神有了更好的理解。通过这两天的新闻访谈实训,我们了解到新闻访谈的灵魂就是追问,而这个追问的过程,如何问,怎么问,语气、措辞等等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